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4630
通用财务思维:人人都成财务高手.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5日
第1页
第7页
第11页
第30页
第40页
第194页

    参见附件(3455KB,249页)。

     通用财务思维:人人都成财务高手是一本教你成为财务高手的书籍,作者作为一名资深的财务专家,在书中为读者提供简单易懂的财务相关内容,帮助你能够更好学习到财务思维。

    通用财务思维介绍

    本书凝结了作者十几年大学教师、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管理咨询顾问等职业生涯的经验和感悟,没有流连于财务学的技术细节,也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做会计上,而是综合了多个财务板块的知识,提炼成财务智慧。财务是一种核算技术和管理科学,但更是一种思维工具和方法论,它有着更广阔的适用场景。本书适合于财务专业学生、财务从业人员、财务爱好者,以及希望拓展思维、增益人生幸福的朋友。读完此书,相信您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目录

    第1章 神奇函数:钱生钱的奥秘

    第2章 财务语言:商业活动通行证

    第3章 收入:可能的繁华泡影

    第4章 费用:有得必有失

    第5章 利润:一场辛苦只为它

    第6章 资产:希望的源泉

    第7章 负债:迟早都要还

    第8章 所有者权益:这才是你的

    第9章 复式记账:会计看家本领

    第10章 财务报告:会计的产品

    第11章 财务分析:一窥究竟之门

    第12章 风险:富贵险中求

    第13章 时间价值:岁月之美

    第14章 财务原则:有规矩成方圆

    第15章 财务估价:值多少钱

    第16章 财务预测:透视未来

    第17章 回到现实:始于足下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本书开篇从人生函数开始,直接阐明人们生活的目标及实现逻辑,重点分析金钱函数,然后分解驱动因素,抽丝剥茧,改变常规的会计专业知识讲述模式,对会计要素和财务知识要点进行解说和阐释,使读者更好地把握财务本质,建立财务思维。

    本书不是教您如何做一名好会计,如何算数和做报表,而是启发您用财务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事物,明白得失,优化决策。对于财务专业的朋友来讲,希望此书能够拓展您的思维,加深对会计的认知,并融会贯通,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更能用财务思维观察和思考世界。对于非财务专业的朋友来讲,通过此书,希望您能够对会计有所领悟,成为一个不会记账,但具备财务思维的财务高手,并使人生得到助益。

    通用财务思维:人人都成财务高手截图

    通用财务思维:人人都成财务高手

    毕一功

    通用财务思维:人人都成财务高手

    DNA-BN:ECFD-N00018001-20190726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

    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www.bookdna.cn

    cb@bookdna.cn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

    前言

    第1章 神奇函数:钱生钱的奥秘

    第2章 财务语言:商业活动通行证

    第3章 收入:可能的繁华泡影

    第4章 费用:有得必有失

    第5章 利润:一场辛苦只为它

    第6章 资产:希望的源泉

    第7章 负债:迟早都要还

    第8章 所有者权益:这才是你的

    第9章 复式记账:会计看家本领

    第10章 财务报告:会计的产品

    第11章 财务分析:一窥究竟之门

    第12章 风险:富贵险中求

    第13章 时间价值:岁月之美

    第14章 财务原则:有规矩成方圆

    第15章 财务估价:值多少钱

    第16章 财务预测:透视未来

    第17章 回到现实:始于足下

    参考文献前言

    在中国,现在有数以千万计的财务从业人员。人们都与会计或多

    或少地打过交道,对他们也有着一些共同的印象,这些印象包括小心

    谨慎、吹毛求疵、难打交道、脱离业务等;而财务人员则认为其他部

    门的人缺乏合规意识、不懂财务、喜欢制造麻烦、做事随心所欲。几

    乎在任何一个单位,都能看到财务人员与非财务人员之间的冲突,他

    们似乎有着天然的矛盾。

    有人发现了这个矛盾,经过思考后,机智地认为这个矛盾的成因

    在于财务人员满脑子“财务思维”,而其他部门的人尤其是业务人员

    则满脑子“业务思维”,于是提出财务人员应该学习业务思维,业务

    人员应该学习财务思维,好像这样矛盾就解决了。其实,哪里是财务

    思维和业务思维的分别,双方都是本位主义思维!在真正的财务思维

    框架下,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冲突。

    财务思维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人们对它的使用却存在

    一些问题。有人把财务思维理解成会计们通常表现出来或者根据其行

    为推测出来的思维方式,然后告诉会计们要跳出财务思维;也有人把

    财务思维理解成做一名好会计应该有的工作思维,然后告诉会计们要

    如何学习财务知识和技巧。前者将财务思维解读为存在各种人性缺点

    的财务们的思维,而后者将财务思维解读为财务技术的熟练高超,这

    都歪曲和缩小了财务思维的范畴。概念错了,必然谬种流传,不学还

    好,学后反而让人的脑子更加混乱。

    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

    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心智操作的过程。据此,财务思维应

    该是指运用财务学理论和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

    现实世界中的会计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那些带有缺陷的思维方式,也不是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做一名好会计应该掌握的体系化知识或

    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心智活动,财务思维有更大的普适性。

    财务思维告诉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权衡得失和趋利避害。世界

    运转过程中的大量活动都是经济活动,有些即使不是经济活动,也同

    样充满了得失判断和决策选择,但人们常常是根据本能和条件反射进

    行应对,其实,这些问题可以用财务思维来辅助解决。只要符合追求

    某一目标、并伴有得失的场景条件,都是财务思维的用武之地,都可

    以用财务思维来观察、分析、判断、行动、回顾损益和迭代优化。财

    务思维有着极为广阔的适用场景。

    财务思维从哪里来?当然来源于对财务学的认识和提炼。

    财务看起来很复杂。借贷、科目、分录、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等

    都是让人感到头疼的事情,绕来绕去似乎总不清楚。很多专业人员花

    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何填列,账做完

    了,却不懂背后的逻辑,忘了做账的目的;希望掌握一些财务知识的

    非专业人员也往往是从会计基础学起,走专业人员培养过程的老路,必然一时半会儿难得要领,尝试一阵又中途放弃,似乎财务的门就这

    样永远地关闭了。

    财务其实很简单。一旦有了财务思维,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

    就能够避免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分录中去,改变“只懂做账不懂财

    务”的状况,真正成为财务高手;非会计专业人员就不会再执着于那

    些总也绕不清的分录,而是能够透视会计呈现的结果,跨过会计人员

    多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过程,直接成为财务高手。

    多年前在大学修习会计专业时,深感会计的玄妙枯燥,曾试图在

    教科书之外寻找通俗一点的读物来更好地理解财务,但可惜没有找到

    心中期冀的那种作品。后来,自己对财务知识的理解逐渐深入,已无

    需再借由此道进行学习,但想到仍然有很多人在不断地加入到枯燥的

    财务学习中来,这种关注一直没有停止过,已然成为一个心结。

    纵观市面上的各类财务读物,要么是舶来品,水土有别,吸收困

    难;要么贯穿一个故事讲述会计知识,看似有趣,实则跟教科书没有

    差别;要么散文特征太浓,不成体系,知识点支离破碎......从学习

    资料来讲,现今的财务学习者仍然与我当年有着同样的境遇。在大学讲授财务课时,我曾试图把对财务学的理解从规律、思维

    的角度更精炼概括地告诉学生,让他们能够更轻松地上路,更深刻地

    理解和领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并未对这些观点进行系统化

    地整理。

    “财务思维”四个字本身已经具备丰富的内涵,但是,人们对它

    的认知和解读出现了种种偏颇,甚至出现了滥用的现象,不仅让人扼

    腕叹息。为了与流俗相区分,强调财务思维的普适性特征,本书“画

    蛇添足”地将“财务思维”前面加了两个字,于是“通用财务思

    维”就诞生了!

    本书开篇从人生函数开始,直接阐明人们生活的目标及实现逻

    辑,重点分析金钱函数,然后分解驱动因素,抽丝剥茧,改变常规的

    会计专业知识讲述模式,对会计要素和财务知识要点进行解说和阐

    释,使读者更好地把握财务本质,建立财务思维。

    本书不是教您如何做一名好会计,如何算数和做报表,而是启发

    您用财务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事物,明白得失,优化决策。对于财务

    专业的朋友来讲,希望此书能够拓展您的思维,加深对会计的认知,并融会贯通,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更能用财务思维观察和思考世

    界。对于非财务专业的朋友来讲,通过此书,希望您能够对会计有所

    领悟,成为一个不会记账,但具备财务思维的财务高手,并使人生得

    到助益。第1章 神奇函数:钱生钱的奥秘

    一、函数化人生

    函数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初中开始,我们就接触了函数的

    概念。那时候的函数比较简单,比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简单的三

    角函数等。到了高中和大学我们还学习了更为复杂的函数。函数伴随

    了我们很长的学习时光,在其他学科中也时常见到函数的身影。现代

    经济学广泛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大学期间学习经济学,一个个函

    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生产函数等。

    经济学中林林总总的函数给了我们一种看似精确的感觉,但实际

    上往往并非如此,这是因为经济学本身存在很多假设,这些函数都是

    在假设的前提下发挥作用,而这些前提在现实中很可能不是这样。

    我无意从数学角度探讨那些看起来密密麻麻但结果又不太精确的

    函数,函数背后所隐含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却值得我们借鉴。

    函数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Y=F(X),X为自变量,Y为因

    变量,当X发生变化的时候,Y随之变动。比如,经济学上著名的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产量表示为技术、劳动力和资本的函数,常见的

    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则把需求量和供应量看作价格的函数。

    函数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远不止在经济学。当我们把函数这种

    表达方式用于更广泛的场景时,可以发现很多存在设定目标的情形都

    可以用函数来表达。比如,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函

    数,其中,目标追求是因变量,与目标实现相关的因素是自变量。关

    于人生的追求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一直

    在对其进行探索,并争论不休。我们可以把人的终极追求综合为一个抽象、却又为中国人熟知且

    倍感温暖的词汇,那就是幸福。福文化源自中国人的民俗文化,历史

    悠久绵长,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之一,每一个中国人心底都有着强

    烈而真挚的对“福”的追求,这一点在我们过年张贴的春联中体现得

    淋漓尽致。

    实际上,对幸福的追求是跨越国界的。“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

    于获得幸福。”这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留下的名言。

    既然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目标,我们就可以把“福”或者“幸福”作

    为因变量,而一个人感到幸福或认为自己有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财富、权力、健康、自由、相貌、社会地位、声誉、子孙后代、家庭、学历等。

    当然,幸福也可能远远不仅于此,在《求求你,表扬我》这部电

    影中,范伟扮演的农民工对幸福的解读是这样的,“幸福啊,幸福就

    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着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他

    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

    了,你就比我幸福!”看来幸福无处不在!

    既然很多东西都可以跟人的幸福相关,那么幸福就像一个多元函

    数,不同人、不同性别、不同阶段、不同情境下的变量构成和大不有

    所相同。不过,我们仍可以根据一些人类共同的追求大致用函数来表

    达幸福:

    Y(幸福)=F1(金钱)+ F2(健康)+ F3(家庭)+ F4(权

    力)......+Fn(学历)

    在这个幸福函数中,幸福就是金钱、健康、家庭、权力等变量的

    函数,不同的人对每一个变量会赋予不同的权重。喜欢钱或者因钱陷

    于窘境的人可能会对金钱赋予较大的权重,遭受病痛折磨的人可能会

    对健康赋予较大的权重,对家庭重视的人可能会对家庭赋予更多的权

    重……每个人心中都有杆儿秤!

    当我们进一步观察幸福函数的各个变量时,会发现每个变量又有

    着自身的影响因素,比如,健康与很多因素相关,那么健康本身也可

    以构建一个健康函数,它可能受作息、饮食、基因、医疗水平、年龄

    等第二层因素影响,即Y(健康)=F1(作息)+ F2(饮食)+ F3(基

    因)+ F4(医疗水平)......+Fn(年龄)。同样地,幸福函数下的其他变量也都有着类似特征,它们都可以单独又作为一个函数来看待,都有着各自的第二层影响因素。再进一步深入,这些第二层影响因素

    又可以作为一个个函数来看待,比如,饮食函数、作息函数、基因函

    数等,这些函数受第三层因素影响。

    以此类推,我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图景:人生就是函数综

    合体,终极函数是幸福函数,从幸福函数出发,衍生出一层又一层的

    函数。这些函数的数量和层级可能是无穷的,立体的,没有疆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似乎又是脉络清晰的。每一天,人们都在这些函数的

    驱动下生活,上演着人世间一幕幕的悲欢离合,并形成了纷繁的人类

    社会。二、金钱函数

    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人的幸福函数不尽相同,但有

    一样东西却是人人需要的,每个人的幸福函数里面都不可能缺少它,那就是金钱!正所谓“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

    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金钱的追求史。在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金钱的追求表现出了不同形式。金钱是一种价

    值载体,凡是承担价值载体功能的物品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金钱。在

    远古社会未出现“交换”这种活动时,我们可以把人们采集的植物、种子和捕猎的动物、鱼蚌看作金钱;物物交换出现后,我们可以把用

    以交换的“物”看作金钱;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后一般等价物出现,我

    们可以把一般等价物看作金钱;货币出现后,货币则成了名正言顺的

    金钱。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动物、奴隶、布匹、粮食、陶器、土

    地、珠宝等一应物品都可以看作金钱,对这些各种各样“金钱”的追

    求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旋律。

    人类追求金钱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原始社会,部

    落之间存在着类似蔬果换兽皮之类的活动;原始社会后期,个人之间

    的物品交换已经比较常见,《诗经》中有青年男女借集市创造接触机

    会的描述;在封建社会的很长时间里,卖烧饼的武大郎这种个体户广

    泛存在,并有着专业的商人从事物品的贸易流通;17世纪初,世界上

    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随后,公司成为人类社会

    中的最为典型的追求金钱的组织,此外,也同时存在一些非公司制的

    企业形式,比如个体工商户、有限合伙企业等。微观经济学、管理

    学、财务学都以企业为研究对象。

    企业出现以后,追求金钱成为更光明正大的事情,经济学家们甚

    至旗帜鲜明地宣称“不赚钱的公司是不道德的”,不赚钱就违背了企

    业的基本使命。那么,怎样才叫赚钱呢?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投资

    者、股东)来说,赚到的钱与投入的钱相比,数值越大就表示越赚

    钱。赚到的钱与投入的钱之比称之为“权益报酬率”,因此,权益报酬率最大化就成了其理所当然的目标。接下来,让企业投资者最为醉

    心的话题就是:如何让权益报酬率变大?回到我们提到的函数思维,那就是哪些因素影响权益报酬率,怎么做才能提高权益报酬率呢?

    这个问题在100多年前曾经困扰了一个叫法兰克·唐纳德森·布朗

    (Frank Donaldson Brown)的年轻人。1912年,当时的布朗还是美国

    杜邦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他向公司管理层做出了一个报告,主题

    是“用公司自己的钱赚取的利润”,这个报告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是

    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告诉了老板怎样才能用自己的钱赢得

    更多利润,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权益报酬率的问题。他认为

    这个问题可以拆解为三个因素:1、公司的生意有没有盈利;2、公司

    资产利用效率如何;3、公司债务负担如何。这个神奇的分解函数一

    出,在场者顿时眼前一亮,心里也豁然开朗了,原来想要赚钱只需在

    这几个方面做好文章就行了!从此以后,布朗开始跨专业地参与公司

    财务,人生也像开了挂一样,迎娶了白富美——杜邦公司创始人的堂

    孙女。1937年至1946年间,布朗成为了通用汽车的副董事长,住着有

    40多个房间的大房子,成了妥妥的富一代。

    布朗毕业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则是在康奈

    尔大学读的工程学,这两个专业都是跟财务毫不相关的专业。布朗在

    那个时代就已经跨专业地参与公司财务工作,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业

    财融合”案例,看来现在流行的“业财融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后来,布朗的分析方法被杜邦公司采用,也为其他企业广泛借

    鉴。由于布朗的分析方法源自杜邦公司的实践和总结,因此,也被世

    人称为“杜邦分析法”。至今,杜邦分析法仍为各种类型的企业所采

    用,并在财务管理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财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

    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

    杜邦分析法用公式表述为:权益报酬率(ROE)=销售净利率×资产

    周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代表生意有没有盈利,资产周转率代

    表资产利用效率,权益乘数则代表债务负担情况。这个公式意味着,若想提高用自己的钱赚取的利润率,可以通过提高销售净利率、资产

    周转率和加大债务率来实现。炒股的朋友可以打开任何一款炒股用的

    软件,F10项下都可以看到权益报酬率这个指标,有些还可以看到这个

    指标的分解,而这个指标的分解就是按照杜邦分析法进行的。杜邦分析法的诞生是以企业作为分析对象的,那时候企业的数量

    和规模远不能与今天相比,财务和金融活动也不像今天这样渗透于日

    常生活之中。一百多年来,杜邦分析法这个神奇公式一般仅仅被用于

    企业经营,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家庭、个人或者其他非正式注册的组

    织也可以看作一个经济主体,杜邦分析法适用于所有经济主体,对于

    个人财务管理当然适用!

    杜邦分析法作为分析如何使财富快速增长的工具,既然适用于所

    有经济主体,我们不妨给它起个更为通俗的名字—金钱函数,用函数

    表达为:Y(钱生钱)=F(收益率,周转率,负债率)。

    用函数表达与用传统的杜邦分析法表达有什么区别呢?杜邦分析

    法的拆解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分析现象的工具,可以让我们

    理解结果背后的原因,而函数的表达式则告诉我们:若想实现钱快速

    生钱的目标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它提示我们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

    性,充分关注函数右侧的驱动因素。这就像一个古类人猿从站立着打

    量世界转为拿起工具准备投入到劳动中去。一个经济主体若想快速提

    升财富,就要从收益率、周转率、负债率三个角度着手。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为简化讨论,不考虑交易费用):

    情形1:老王在2017年8月花100万元自有资金买了一套房子,一年

    后以120万元卖出,那么老王的权益报酬率(ROE)为20%,如果以130

    万元卖出,则权益报酬率为30%。可见,房屋买卖差价越大,老王自有

    资金收益率越高。

    情形2:老王在2017年8月用自有资金50万元做首付,并贷款50万

    元(利率6%)买下一套房子,一年后以120万元卖出。房屋买卖差价为

    20万元,扣减借款利息3万元,共赚取17万元,老王所投入资金的收益

    率为34%,即权益报酬率为34%,远大于没有负债情况下的收益率。可

    见,通过负债能够提升自有资金的收益率。

    情形3:老王在2017年8月花100万元自有资金买了一套房子,半年

    后以120万元卖出,然后用120万元买了另外一座城市的房产,半年后

    又以130万元的价格卖出。老王开始投入了100万元,在一年时间内买

    卖两次房产,共赚取30万元,那么他的权益报酬率为30%,比情形1高

    出10%。可见,提高周转率可以提升自有资金的收益率。三、三者必有其一

    2018年4月,碧桂园的“高周转”一夜之间在朋友圈刷屏。碧桂园

    一周之内连发三份由总裁签署的内部文件,要求提高加大三四五线项

    目周转速度,对设计速度、报建速度、供货速度都做了相应要求。随

    后,陆续有其他房企也提出了“高周转”战略。面对这一现象,大家

    反应各不相同,有设计人士吐槽连夜出图过于辛苦,不够人性;有经

    济学者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房企形成了压力;有吃瓜群众担心过快周

    转影响房屋建造质量;有行业人士认为房企资金链紧张,高周转是为

    了加快资金回收......其实,这个现象容易理解,周转率是我们前文

    提到的金钱函数的三大因素之一。在收益率和负债率没有更多空间的

    情况下,提升周转率不失为一个办法。

    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特征不同,权益报酬率有着较大差别,而且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特征,但权益报酬率背后无一不

    是由收益率、周转率和负债率三因素所造就。

    贵州茅台2017年权益报酬率为32.95%,销售净利率为49.82%,总

    资产周转率为0.47,负债率为28.67%;美的集团2017年权益报酬率为

    25.88%,销售净利率为7.69%,总资产周转率为1.16,负债率为

    66.58%。茅台的权益报酬率高出美的7个百分点,三大影响因素的比较

    情况如下:

    茅台的销售净利率高出美的4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表示每销售1

    元钱可以产生多少净利润,若想提高净利润,要么提高售价,要么削

    减成本费用。像茅台这样的白酒企业,定价能力较强,通过提高定价

    来提升收益率,进而提高权益报酬率是比较合适的。

    茅台的资产周转率比美的低0.69,资金周转情况弱于美的。资产

    周转率反映的是销售额与总资产的关系,即一块钱资产带来的销售额

    是多少,它代表着公司资产产生收入的能力。通过提高销售额可以提

    高周转率,而提高销售额的一个常见策略是薄利多销,而“薄利”意

    味着降低销售净利率,“多销”意味着提升了销售额和周转率,与茅台相比,美的2017年的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表现暗含了“薄利

    多销”的意味。

    茅台的资产负债率比美的低37.91%,负债率越高,权益乘数越

    大,这意味着美的集团的权益乘数更大。权益乘数的具体含义是总资

    产除以股东权益,它代表股东投入1元资产能够控制的资产总量。比

    如,股东投入了10万元,而公司的总资产是100万元,那么权益乘数为

    10。股东通过投入10万元钱“撬动”了100万元的资产总量,这有些类

    似于杠杆的作用,所以权益乘数有时也叫做杠杆倍数。美的集团的权

    益乘数更大,意味着美的集团的股东通过较少的资金投入控制了更多

    的资产,这种做法能够使权益报酬率提高。

    从贵州茅台和美的集团的对比来看,三项因素差别很大。实际

    上,真正分析两家企业指标优劣的时候,一般是在同行业内进行比

    较,跨行业比较只是让我们了解不同的行业特征。比如,电器、商贸

    流通行业一般来讲收益率较低,周转率较高,负债率较低;地产行业

    一般负债率较高,周转率较低;酒类行业负债率较低,周转率较低,销售净利率较高。

    权益报酬率由收益率、周转率和负债率三大因素共同决定,当某

    一个或两个因素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改善时,可以通过改善三个当中的

    其他因素来提高权益报酬率。但是,收益率、周转率和负债率三者并

    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的调整可能产生相互影响。提高收益率可

    能意味着提高售价,而提高售价可能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销售额;提

    高周转率可能带来品质下降,品质下降会增大质量成本,从而降低收

    益率;提高负债率会带来债务成本的上升,从而降低收益率,同时,负债的提高还会带来资产增加,并影响周转率。

    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在为改善金钱函数的三大因素而努力。引进

    人才、研发新产品是试图提高收益率和周转率,降低存货、减少固定

    资产投资是为了提高周转率,促销、控制成本是为了提高收益率,融

    资是为了提高负债率……

    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也处处有着金钱函数三大因素的影子。

    买彩票等博彩行为是为了获得一本万利的高收益率,在股票市场快进

    快出是为了高周转率,借钱买房投资是运用了高负债率。证券业的朋

    友常常戏谑地说自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说明他们收

    益率很高,但周转率很低。“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北京一位煎饼摊大妈和顾客争执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这位大妈走红。

    卖煎饼收益率可能并不高,但周转率却极高。2004年至2019年连续十

    六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主题,充分显示了“三农”问题

    的重要地位,但实际上农业工作是收益率和周转率双低的工作,当

    然,由于农业生产的特征和耕作习惯,农民也不太可能通过提升负债

    率来提高自己的权益报酬率。

    当把金钱函数加入时间和风险这两个因素并扩大到更广泛的场景

    时,我们会发现它可以解释很多纷繁复杂经济活动。车间的热火朝

    天、路上的车水马龙、酒桌的推杯换盏、会场的激烈争论、无形的资

    金流通,都是在受金钱函数驱动,要么为了收益,要么为了周转,要

    么为了负债,三者必有其一。这个函数对经济活动的透视就像禅师面

    对江上过往的船只、江边熙攘的人群,只看到了名利二字一样通透。第2章 财务语言:商业活动通行证

    一、罗伯特·清崎的谬误

    说起罗伯特·清崎,可能有些朋友并不知晓这个名字,但提起

    《穷爸爸富爸爸》,很多人都会表示听到过。罗伯特·清崎是一名日

    裔美国人,以《穷爸爸富爸爸》系列财商图书闻名于世,其中有一本

    《富爸爸点石成金》为罗伯特·清崎与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合著,据

    说此系列图书全球销量超过了4000万册。《穷爸爸富爸爸》成书于

    1997年,当时中国的GDP尚不足8万亿人民币,在全世界排名第七,没

    有加入世贸组织,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远没有今天火热,人们的焦虑感

    也没有那么强烈。《穷爸爸富爸爸》成了很多人的财商启蒙读物。

    当时我正在读中学,一天,一位同学兴冲冲的告诉我有本书很

    好,他已经读过了,名字叫《穷爸爸富爸爸》。我问他这本书写的什

    么,他说,“书上告诉我们要买入资产,减少负债。资产就是将钱放

    入你口袋的东西,负债就是将钱从你口袋拿走的东西。房子是负债,不能买,要想赚钱就要创业,而不能找份工作上班。”读大学时有一

    次在图书馆里翻阅了一下这套图书中的几本,观点和叙述方式大同小

    异。时过多年,与同学的这段对话仍然深刻地印在我脑海里。

    后来,这位同学似乎在有意无意地践行着《穷爸爸富爸爸》的理

    论,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上海都工作和居住过一段时间,虽然有机会

    买房,但一直没有买,而是让钱生钱,购买了各种理财产品、股票。

    后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投入了创业大军之中,坚

    持了一年多后以失败告终,重新加入了打工的行列。

    中国近十几年来房地产市场轰轰烈烈的行情为很多人提供了财富

    快速增值的历史机遇,从房地产得到的财富远甚于工作薪酬和做小生意获得的收益。甚至有人喊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是否买了房

    子”,网上有一则段子把这个现象描绘的淋漓尽致:

    北京人小张在上世纪80年代出国热的浪潮中,不顾家人反对,毅

    然卖掉了祖上传下的一套鼓楼大街四合院,凑了整整30万元去出国淘

    金。背井离乡的小张在国外充分发挥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学外

    语、送外卖、摆地摊、住贫民窟......吃了各种苦,受了各种罪。一

    晃30年过去了,小张已变成两鬓斑白的老张。念想着该落叶归根,老

    张带着辛苦攒下的1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600多万元)回到北

    京。“衣锦还乡”后,便想把自己当年卖掉的祖传四合院买回来,结

    果一问中介,挂牌价8000万元,老张刹那间崩溃......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商业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改革开

    放初期,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极大释放,各种商品短缺,供应远远不

    足,下海创业、做生意大概率会成功;时至今天,社会商品和服务极

    大丰富,供大于求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国家层面

    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普通百姓来讲,离职创业大概率会失败。“创业

    致贫”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罗伯特·清崎刚开始提出房子是负债的时候,在美国也掀起轩然

    大波,受到很多专家和民众抨击。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很多房产

    大幅降价,但房主还要为之支付物业费、房产税、保险等,房子似乎

    真的成了负债。随后几年,房价又经历了大幅回升,房子好像又不是

    负债了。那么,房产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实际上,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并没有断然的答案,在不同的情况

    下房产会显示出不同的属性特征。罗伯特·清崎多次提到房子是负

    债,这是基于房子会把钱从你的口袋里拿走,用于支付按揭款、税

    费、物业费等,在房价没有上涨并不断折旧的情况下,这个观点是对

    的。

    人们对罗伯特·清崎的观点产生争议的更大原因在于他对资产和

    负债的定义以及在文中对房产的举例。“资产就是将钱放入你口袋的

    东西,负债是将钱从你口袋拿走的东西”,从这个概念来讲,按揭购

    买一套房产,确实会不断地从你的口袋中把钱拿走。但是,如果过去

    十年,你真的把房子当作负债而避之唯恐不及,则会丧失一波财富机

    会。相信罗伯特·清崎不可能把较长时间内保持升值的房产当作负债

    看待。从他本人的财富来源看,房产投资也是一个重要渠道。罗伯特

    ·清崎试图用简单通俗的方式对资产进行定义和说明,以方便人们理

    解,但语言本身存在局限性,同时接收方又没有能够理解其含义。人

    们认为他关于房子的观点谬误,其实是书中传递的信息出现了问题

    ——并非观点错误,而是语言谬误。二、财务是门商业语言

    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

    语言可以表达思想,沟通交流,它的形式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演讲

    家的精彩陈词、歌唱家的美妙歌声、师长的谆谆教诲、情侣的甜言蜜

    语、朋友的饭后闲谈,都是语言在发挥作用。语言能够成为人们沟通

    交流的媒介,有个重要前提就是大家对语言有着共同的理解,使用同

    样的词汇代表同样的含义。我们牙牙学语时,妈妈指着跑过来的一直

    小狗说,“小狗!”然后我们就知道了这只动物是“小狗”,我们

    对“小狗”这种动物就有了共同的认知。当人们再说到“小狗”时,我们就不会把猫之类的其他动物当作小狗。但是这只是汉语中“小

    狗”的意思,当“小狗”这个词出现在其他语言中时,就可能成了另

    外的意思,在不同语言体系里同一个词的含义可能是不同的。

    据统计世界上现存有5000多种语言,另外还有很多语言文字已经

    消失了,比如哥特人和玛雅人的语言文字。这5000多种语言之间如果

    没有翻译,是很难沟通的。

    财务是商业活动的语言,只要我们都遵循同样的规则,就能通过

    财务语言读懂不同企业、行业、地区的商业活动情况。就像一个中国

    人,只要懂得英语,到了任何一个英语系国家都可以用英语进行交

    流,而不需要相同的国籍、信仰、生活经历。同样,一位中国的会计

    师通过看财务报告也可以理解美国公司的经营情况,我们的财务语言

    是非常相近的。

    2016年是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财政部发布了39项

    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

    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进一步与国际趋同,意味着中国企业

    可以使用更为通用的商业语言与全球企业对话。

    财务语言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晦涩难懂,但如果有人在此基础上又

    创造一些词汇,在信息接收方看来更是无法达意了。最近我在审计师

    的调整底稿里面看到一个“品叠调整”, 20来年的财务生涯,竟然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咨询几位师友,他们表示也没听说过,在茫茫网

    络上搜索竟然同样没有一个合理解释。遂咨询审计师是否写错,他竟

    然煞有介事地给出了解释,我怀疑审计师们为了职业安全而故意设计

    了这样一个词汇。

    财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与其他语言一样,对所描述的现

    象和要表达的意思有一个“编译”的过程。为了描述商业活动,财务

    人员需要把企业众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杂乱的原始数据归纳管理,加

    工成财务信息,用财务语言重新表达。财务语言所描述的内容,就是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业活动。财务描述商业活动时需要借助一定的载

    体,这些载体就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而对会计凭

    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进行加工、整理的规则和工具可称为会计方

    法,就像一门语言的语法。

    财务语言体系下的经营活动“编译”完成后,除了在特定场合监

    管机构有相关规范要求外,财务人员还需要巧妙地把这些信息传递出

    去,而不能全用专业术语,这样才能起到语言的沟通作用,不然对方

    就无法准确领会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像罗伯特·清崎所说的资产和读

    者理解的资产存在差异一样。财务部的很多数据和报表经常让人觉得

    望而却步往往就是因为大家觉得专业术语太多,无法读懂。平时我们

    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财务人员报告中的各个专业术语其他人员似懂

    非懂,其他人员阐述自己的业绩时,所使用的“利润”、“费用”之

    类的概念又常常让财务人员听了摇头。

    明代赵南星《笑赞》中有则笑话:“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

    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

    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

    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担去了。”财务语言中的专业

    术语就像秀才口中的“烟多而焰少,请损之”,让没有经过专业学习

    的人无法理解,最后也就无法实现交流和交易的目的。

    在日常沟通交流中让财务语言通俗化、可理解化,是财务人员的

    天然责任。业务人员无法理解财务语言不能怪业务人员,就像财务人

    员不懂产品研发不能怪财务人员一样。华为公司曾发起过财务四化建

    设,其中就有“财务理论大众化、财务语言通俗化”。财务人应该检

    讨自己是否把会计语言说得足够清楚,写得足够明白,这是会计人员

    传递自己专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财务工作才更容易得到认

    可。当然,非财务人员也应掌握基本的财务语言,这样即使财务人员

    不能用通俗的方式表达,自己也可以看个大致明白。著名经济学家孙

    冶方曾经说过:“所有从事经济管理的人都应学好会计。”在现代社

    会中,很难想象一个不懂会计的人如何去管理经济、经营企业,甚至

    管理自己的家庭。有关资料表明,经济管理所需信息的80%来自会

    计。

    财务语言还是商业活动的思维工具,掌握了这种思维工具,我们

    就可以更清晰地界定一项经济活动在财务意义上带来的影响,从而做

    出恰当的决策和行动,比如,当我们对“资产”的理解与罗伯特·清

    崎同频时,就不会再纠结于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之类的问题。

    当不同国家、行业、企业、专业的人都能把财务资料基本理解

    后,财务语言就使得商业世界实现了更彻底的“车同轨,书同文”。

    掌握了财务语言,也就等于拿了一张商业世界的通行证。三、一元钱的旅行

    小学有篇课文叫《我的旅行》,课文用拟人的写法,讲述了一个

    豆瓣从豆芽筐子到一口锅里,又到盘子里被一个小孩夹起送到嘴里,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仍完好无缺,然后被小孩排出身体的历

    程。小豆瓣最后庆幸的说道,“就这样,我在那个小孩的身体里白白

    旅行了一趟”。

    经济活动中的金钱只有流动才能产生价值,流动和交换使金钱变

    得更多,更丰盈。而金钱停止流动,就可能出现“一栋房变成一张

    床”的悲剧。财务中的会计工作就是记录金钱的这个“旅行”过程。

    小明是个二年级的学生。某个周六,为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小

    明决定去尝试一下勤工俭学,于是拿出自己储蓄的0.5元钱,并向妈妈

    借了0.5元,以每张2角的价格采购了5张《中国日报》。小明拿着这5

    张报纸到地铁口处,吆喝着:“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买份报纸

    吧!”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埋头看手机,不再看报纸。一

    天下来,小明只卖出了3张报纸,每张价格1元。第二天,小明又把剩

    余的2张报纸卖了出去,获得了2元钱。

    回顾下这个过程:1元钱先被小明从家里拿出,然后在报纸批发点

    变成了5张报纸。第一天结束后,变成了3元钱和2张报纸。第二天,2

    张报纸卖出后变成2元钱,加上第一天的3元钱,小明投入的1元钱最终

    变成了5元钱。这个过程就是1元钱的价值旅行。

    有一天,一名老太太来到银行柜台前,要求取出存折上的2000元

    钱,取出后,老太太把钱数了数,看了又看,然后交还给银行柜员要

    求存回去。柜员不解地问:“为什么刚取出又存回去呢?”老太太

    说,“这是别人还我的钱,我取出来看下有没有假的!”财务人员记

    录和关注的是价值的变化,而不是实物的流通,与这名老太太不同。

    回到小明勤工俭学卖报纸的事情,如果我们把小明看作一个经济

    主体(财务专业术语叫会计主体),会计上是如何记录的呢?1、小明将1元钱投入到卖报纸的经营活动中,其中0.5元是自己

    的,属于“所有者权益”;另外0.5元是向妈妈借的,属于“负债”。

    在采购报纸之前,小明手里有1元钱,是他的现金“资产”。“资

    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是相等的。

    表2.1 期初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2、小明用1元钱采购到5张报纸后,1元钱不复存在,变成了5张报

    纸的存货“资产”,每张报纸采购价格是0.2元,资产总额是1元

    钱。“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没有变化,还分别是0.5元钱,小明

    的“资产”仍然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

    表2.2 采购报纸后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3、周六小明卖出3张报纸,获得3元钱“收入”,3张报纸的采

    购“费用”是0.6元,“收入”减去“费用”为小明取得的“利润”,共2.4元。利润属于小明所有,因此“所有者权益”增加2.4元,共2.9

    元。小明对妈妈的“负债”仍然是0.5元,“负债”和“所有者权

    益”相加为3.4元。同时,小明手里有3元现金和2张报纸,每张报纸的

    进价是0.2元,他持有3元现金和0.4元存货,“资产”共3.4元。此

    时,小明的“资产”还是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表2.3 周六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表2.4 周六的利润表 单位:元4、周日小明卖出剩下的2张报纸,取得“收入”2元,采购报纸

    的“费用”是0.4元,“收入”减去“费用”是小明当日取得的“利

    润”,计1.6元。该利润属于小明所有,“所有者权益”又增加1.6

    元,共4.5元。对妈妈的“负债”不变,仍然是0.5元。小明手中已经

    没有报纸,只有5元现金“资产”。资产总计保持与“负债”和“所有

    者权益”之和相等。小明周末两天共取得“收入”5元,花费采购“费

    用”为1元,取得利润4元。

    表2.5 周日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表2.6 周日的利润表 单位:元

    表2.7 周末两天的利润表 单位:元

    小明最初投入的1元钱经过两天的价值旅行后变为5元钱,而不像

    小豆瓣那样“白白旅行了一趟”。金钱在经营运转中能够得到增加,这就是经济活动的魅力所在。

    前面我们用财务语言记录了小明卖报纸项目的整个经营过程,展

    示了其财务状况的变化和销售情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费用和利润就是会计的六大要素。任何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都可以通过这六大会计要素进行记录和反映。六大会计要素之间存在

    一定的关联关系,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对其他会计要素产生

    增益或损耗的效果,就像中国的五行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之间

    的生克制化。

    六大会计要素之间永恒存在这样的关系: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学习财务语言,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可以简

    明扼要地把复杂的经济活动以类似投影的方式展现出来,使人一览整

    个经济活动的全貌。财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即是按照财务语言的规则,通过对经济活动和事项进行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和记录,将其装入

    会计要素的六个“筐”内。掌握了会计要素的含义和相应规则,就等

    于把握了一座房子的框架结构,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分解、细化,房

    子里的一面面墙壁就出现了,各种色彩和装饰也逐步呈现了出来。

    金钱函数的三大驱动因素即是由会计要素构造而成。收益率是利

    润与收入之比,周转率是收入与资产之比,负债率用权益乘数表示,是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充分认识和理解六大会计要素后,就可以

    知道各种经济活动对哪些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产生何种影响,进而又

    对金钱函数的三项因素如何发挥作用,并最终影响金钱函数的结果。第3章 收入:可能的繁华泡影

    一、认识收入

    打麻将有句话,叫做“有碰才有杠”,如果把“让自己的钱快速

    生钱”看作“杠”,那么收入就是“碰”。有了收入才可能有利润,才会有收益率和周转率。如果没有收入,收益率和周转率都将为零,当然也无从快速地生钱。

    (一)何为收入

    根据2017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收入是指企

    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

    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与

    之相关的活动。例如,玩具厂生产玩具并销售,物业公司提供物业服

    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建筑公司修建房屋等。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区分,非企业日常活动形

    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应当计入利得。

    2、收入是与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从而带来资产增加。例如,超市销售

    商品会收到现金,带来了现金资产的增加。不过,经济利益流入有时

    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比如,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本100万元,这100万元会带来企业的现金资产增加,但这不是收入,而应该

    是所有者权益。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不导致所

    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流入不是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借款1000

    万元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但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因为钱是银

    行的,企业因此承担了还本付息的现时义务,这就不能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二)五花八门的“收入”

    按照从事的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

    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从事的经

    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如超市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软件公

    司开发软件等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

    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例如,工厂出售闲置

    的原材料、对外转让专利技术等。

    主营业务收入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即,企业就是靠这个赚钱的。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一些下脚料、价值很小的副产品,就不是它

    的主要赚钱来源,而是其他业务收入,但它跟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是

    有关系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都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都是收入。

    不同行业的企业获取收入的业务来源不同,比如,超市取得销售

    收入、物业公司取得劳务收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电信公司取得信

    息服务收入等等,这些不同业务来源的收入都是收入。从六大会计要

    素来看,都可以装到“收入”这个筐里。就像去菜市场买菜,可以把

    买的菜一股脑儿装到菜篮子里。

    主营业务收入可以不只一项,这取决于企业对经营范围的设定,比如,银行的利息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同样是主营业

    务收入。网站的广告、游戏、直播都可以产生主营业务收入。

    收入应当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守株待兔”成语中一头在树

    上撞死的兔子,对于农夫来说并非通过日常活动形成,不符合收入的

    定义,应该看作利得。《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

    利润的利得。这类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

    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另一种

    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这类利得是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涉

    及到的会计科目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利得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置利得。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

    款和报废固定资产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扣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

    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指企

    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扣除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

    税费后的净收益。

    2、罚款收入。指对方违反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法规,按照规定支付

    给本企业的罚款,不包括银行的罚息。

    3、政府补助。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型资产或非货币型资产

    形成的利得

    4、盘盈利得。指企业对于现金等资产清查盘点中盘盈的资产、报

    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与关联方交易除外)。指在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中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大于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6、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它主要是指因债权人

    单位变更登记或撤销等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7、债务重组利得。指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

    价值间的差额。

    8、企业合并损益。合并对价小于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

    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利得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长

    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

    方提供服务、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

    性房地产、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将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等业务在特定情况下的处理。

    利得与收入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为日常活动,“守株待兔”中农

    夫捡到兔子属于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但如果这位农夫还

    经常打猎,在狩猎过程中可怜的兔子被追赶地晕头转向,撞树而死,那么这只兔子对农夫来讲就成了主营业务收入。二、收入实现了吗

    中国中铁(601390)2018年4月13日晚间公告,公司及16家子公司组

    成的联合体中标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二期及同步实施工程总承包

    项目。项目总工期54个月,合同金额179.85亿元,约占公司中国会计

    准则下2017年营业收入的2.61%。企业公告发布的这类重大业务合同是

    不是收入呢?这就涉及到了收入的确认条件问题。

    企业的收入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也不一样,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租资产等。一

    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

    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收入的

    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

    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

    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上述标准比较抽象,会计准则中有更明确的规定。企业应当在履

    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

    部的经济利益。显然,中铁公司发布的重大合同公告尚未履约,不能

    立即确认收入,收入尚未产生。

    业务特征不同,企业的收入实现也有区别。手机套餐通常会有明

    示的或非明示的期限,电信公司提供服务后,一般是对客户按月或某

    一个固定期限收费,电信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这类关系就属于“在某一

    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电信公司应当按照对应时段内的履约进度确

    认收入,比如,8月份应向张三收取手机费100元,那么这100元就可以

    确认为该月收入。水电气的供应商也都有类似特征。

    更为常见的商品交易一般与电信公司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对企

    业来讲,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需要在客户取得相关

    商品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当有下列特征时,可以认为客户取得了商

    品控制权:1、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

    款义务。

    2、企业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

    品的法定所有权。

    3、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

    4、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

    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6、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我们平时见到的商品买卖行为,多数属于这类交易。商家向消费

    者销售手机、衣服、玩具、首饰,一般是当场钱货两清,商家可以立

    即确认收入。有时候商家不一定能够当场取得现款,比如,服装公司

    向批发商发货,约定3个月后付款,此时服装公司仍可以确认该项交易

    收入实现,因为已经符合了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的特征。

    实际中经常出现更为复杂的交易形式,比如捆绑销售、买一赠

    一、折扣销售、附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附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代

    理销售、附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售后回购、预收款销售等。另

    外,客户对价款的支付也可能多种多样,可能一次性支付款项,也可

    能分期支付;可能支付现金,也可能支付其他资产;可能是固定价

    格,也可能是可变价格。这些都是在收入确认环节需要考量的因素。三、真假收入

    收入是经济主体财富积累的源泉,没有收入,就不可能有企业利

    润增加、个人财富增长,这个逻辑非常简单直观,任何人都能够理

    解。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收入经常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利用。

    一家创业公司在游说风险投资人进行投资时,往往会编制很漂亮

    的收入增长曲线,以期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商业计划书上展示的美妙

    前景能否打动投资人,往往决定了引入投资的成败。投资人全力说明

    自己的收入预测可靠真实,意向投资人则瞪大眼睛希望能发现其中的

    漏洞和疑点。无论如何,在当前来看,未来的收入都是基于很多假设

    下的推演,至于将来的结果以何种形式呈现仍然是充满未知,最终的

    大概率事件是眼前PPT上的收入展示仅仅是一厢情愿。近年来中国创投

    圈火热地上演了无数次开始满怀希冀过后却一地鸡毛的大剧,恒大与

    贾跃亭的FF、董小姐与银隆的故事尤其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家上市企业为了“市值管理”,除了讲故事外,也经常需要在

    收入上大做文章。“故事”构建了情怀、远景,让人满怀憧憬地去眺

    望远方,但故事的真伪及演化往往首先通过收入显示端倪。券商的研

    报、专家的投资建议、股民的股票分析,都会将“故事”与收入进行

    关联对照,以期推断“故事”的可靠性和未来的可能。一些上市公司

    也往往会利用人们的这种思路来“管理”收入,进而影响人们的预期

    和股价。从已经发生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例来看,其中很多都与对收入

    的操纵有关。如,以丰补歉地调剂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用鱼目混珠

    的手法混淆收入与利得之间的分别,通过“包销”、库存转移等夸大

    收入,以特定交易安排虚构收入等,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要求

    的变化,收入造假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手法不断“创新”。

    有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可能会夸大自己的收入水平。有的人

    是为了面子希望让人高看一眼,有的人是为了在婚姻感情中获得对方

    认可,有的人希望以此证明实力来吸引更多资金支持......不过,也

    有人纯粹是因为对未来估计得偏于乐观而高估了收入。一些年轻人在

    买房时按照自己当前的收入上限来考虑目标房源和未来的按揭贷款金额,并乐观地认为以后收入还会增加,实际上未来的经济环境和个人

    收入很可能是一种波动状态,这类自我夸大收入可能会使自己在特定

    情况下陷入困境。

    为避免人们对收入产生误解,会计准则的制定者煞费了苦心,一

    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规则的调整。政府补助一直是

    我国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主要是由于很多地方将上市公司视为具有

    独特融资功能的“聚宝盆”,能充分体现其招商引资业绩,因此常常

    对上市公司大加关照。在监管部门与地方、上市公司不断博弈的过程

    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规则也几经调整,其中2017年5月10日的修订

    最为引人关注。2017年以前对于政府补助,在会计上是最终计入“营

    业外收入”,2017年之后,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经

    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

    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支。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

    助计入“其他收益”后,就成了营业利润的一部,实际上也是一种收

    入,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情况,而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

    入“营业外收入”,则意味着这是一种利得,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没有

    太大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让人更加清晰地看到政府补助的实

    质。

    一个小伙子通过啃老每月得到的大笔钱财如果被美化成收入,会

    让姑娘们高估其赚钱的能力,同样,如果父母因为小伙子为家庭赢得

    了很多利益而每月拿出一大笔钱财给他,姑娘们却还认为他是在啃

    老,同样也会低估其赚钱的能力。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误判。

    收入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做出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

    准则对企业收入的确认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经济活动的

    复杂性,不同行业有着不同商业模式和经营特征,会计处理不可能规

    定一刀切的标准,而是留给了企业一定的专业判断和自由裁量的空

    间,但别有用心的企业则往往利用了这个空间,故意吹出一个个五颜

    六色的收入泡泡,这些吹大的泡泡就像肥皂泡不能在空气中存在太久

    一样,破灭只是时间的问题。避免被收入泡影冲昏头脑的关键防线就

    是牢记一点:不能最终变成钱的收入都是假收入。四、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概念,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

    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

    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

    如,张三,律师演员投资人,“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与斜

    杠青年类似的说法,还有“两栖青年”。

    斜杠青年的出现,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近现代的工业社会生

    产方式,将人类限制在了固定的场所和岗位,“专业”、“分工”是

    那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人们从小接触的教育就是要掌握“一技之

    长”,以便成为社会生产的“螺丝钉”。我们很难想象《摩登时代》

    里卓别林扮演的流水线工人能够成为斜杠青年。在后工业时代,服务

    业得到了极大发展,知识和创造力在生产要素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

    大,生产组织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有了存在的客观条件后,个人才能释放需求和金钱函数驱动则成

    了斜杠青年们的主观条件。无论是正在加班的头顶出现“地中海”的

    90后,还是受到老小房车四面夹击的80后,中年危机都让人不时地内

    心瑟瑟发抖,于是很多的人踏上了斜杠青年之路。打开朋友圈,信息

    最多的就是微商这类斜杠青年;喝酒后叫一个代驾,估计也是一个斜

    杠青年;朋友结婚,婚庆公司的主持人,也可能是个斜杠青年。斜杠

    青年由过去的“走穴”的演员、医生、主持人、官员等扩展到了更为

    广泛的民众,斜杠青年已随处可见。

    借用“斜杠”的概念,很多企业也是斜杠企业,并且在斜杠方面

    搞得不亦乐乎。联想给大众的印象是一个生产电脑的企业,再多就是

    还生产手机,实际上联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斜杠企业。查阅联想控股

    2017年财报发现,全年共实现收入3163亿元,业务单元包括IT产业、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农业与食品、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很多

    餐饮企业除了在店内营业外,都增加了外卖业务。楼下一家中餐馆最

    近兼营了包子、馒头的对外销售,成为一家“斜杠餐馆”。将斜杠青年看作一个经济主体,他的多重职业和身份相当于企业

    的多种经营,从多个渠道取得收入。很多人在工作之外还进行了各种

    投资,购买理财产品、股票、P2P、外汇、期货等,从这些渠道取得的

    经济利益流入可以看作利得。从财务视角来看,个人和企业是一样

    的,都有收入和利得。

    昆仑万维(300418)以游戏起家,后来先后投资了信达天下、银

    客网、趣店、映客、Opera等项目。2018年半年报显示,昆仑万维实现

    营业收入17.6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3亿元,净

    利润中有44%是出售趣店的股权所得,其余利润多是由收购的游戏公司

    闲徕互娱贡献,其依靠自身研发推出的游戏,最近几年收入一直都不

    太理想。从财务报告历史数据来看,昆仑万维的投资活动已经从最初

    的利得变成实质上的主营业务。如果“守株待兔”中的农夫经常可以

    捡到撞上树桩的野兔,或许也能将这项利得当作主营业务。2015年股

    市处于牛市的时候,一位朋友投资的股票出现了大量浮盈,恰好那段

    时间工作不太顺心,于是辞职专职炒股,结果6月份上演了多次波澜壮

    阔的千股跌停,一下子击碎了他的想法,后来不得不又重新找了工

    作。

    斜杠企业多元化经营有着众多看似合理的理由,但多元化也会带

    来很多问题,中外历史上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但也有很多目前仍然成

    功的案例。斜杠青年也是一样,通过多重职业、多重角色来扩大收入

    来源,激活闲置时间、充分发挥才智是值得点赞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个路途也许不会一帆风顺。根据一项调研,48.5%的斜杠青年是因为

    主业收入不给力,需要副业增加收入,但副业收入能够持平或超过主

    业收入的只有21.9%。无论如何,成为斜杠青年意味着开源,意味着有

    了更多的可能收入,从而增加收益率,提升金钱函数。五、跳离“中等收入陷阱”

    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提出了“中等收入

    陷阱”的概念,该报告在描述这一现象时指出,在20世纪后期的工业

    化浪潮中,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很多国家往

    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便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这些国

    家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和现代服

    务业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从

    之前每年10%以上的增长率调整为7%以下,一些经济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有着众多的前车之鉴,无论政府还是专家学者

    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最近几年格外关注起来。这边一位专家说

    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那边一位专家又说中国不会进入中等

    收入陷阱,远处的官媒也在喊中国不会为中等收入陷阱所困。无论这

    些观点的对错, 这些不同的声音恰恰说明了大家对这个问题本身的重

    视。

    从小一点的地域范围来看,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也可以适用于各

    个经济区域。东北地区作为共和国长子,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经济

    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有力支持了整个中国工业的发展。但

    是,东三省近几年人均GDP陷入了停滞状态,区域内老龄人口比例呈现

    上升趋势,劳动力人口数量和比重连年下降,以重化工和资源类产业

    为主的经济结构,多年来也未有大的转变。

    对企业来讲,也可能遇到类似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一家企业可

    能多年来一直维持几乎不变的规模,收入、资产、利润都没有太大变

    化。老板也想改变现状,但就是没有起色,相反,随着厂房租金、人

    工、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似乎还有“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

    感觉。

    “焦虑”近年来成为引起很多人共鸣的一个词语,无论是中兴程

    序员坠楼事件,还是《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抑或是80后创业天才自杀,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传播,再加上各路媒体的煽风点火,尤其是一篇篇阅读量10万+的自媒体文章,更是加大了人们的焦灼情

    绪,惊恐下恍惚在这些事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人参加工作初

    期收入状况乍为改观,无疑会带来一些“经济独立”的喜悦;随后几

    年勤奋肯干,技术和经验逐步积累,工资也会有所增长;但后来却发

    现,无论如何工资再也不增长了,多年来从事的工作内容也已经熟悉

    甚至厌倦,看着身边一个个刚加入的年轻“新鲜血液”,惶恐之感油

    然而生。

    无论是国家、区域经济体、企业还是个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后,一方面收入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另一方面各类开支却不见减少甚

    至日益增多。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蜗居》中,郭海萍有个内心独

    白:“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

    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

    管理费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

    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

    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

    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调整、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个人事业

    的“斜杠青年”化,实际上都是在试图保持一种持续发展和收入增加

    状态,但真正能实现这个目的的却少之又少,多数情况是左冲右突却

    不见起色。简单的多元化或者“斜杠化”往往无法解决中等收入陷阱

    的问题。一个孩子开始搭积木的时候会越搭越高,越搭越大,但当搭

    到一定的程度,再往上面增加积木块则可能破坏整个积木体的平衡,影响美观甚至倒塌。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企业,简单多元化发

    展必定会挤占原本配置在其他领域的资源,一方面新产业或业务可能

    有所增长,另一方面却会带来新的问题。斜杠青年们如果简单的增加

    斜杠数量,从每天工作8小时变成每天工作16小时甚至更多,每天的收

    入虽然从之前的200元增加到了400元,但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

    时,恐怕增加到16小时已是上限,收入当然也无法再有提高。

    一个经济单位在收入增长初期,往往是逐步减少闲置生产要素的

    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粮食增收,是激活了农民们沉

    睡的劳动生产力;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二、三产业大发展,是将农业

    生产的闲置劳动力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当农业技术没有进步、可耕

    种土地不再增加、农业生产人员减到最少后,粮食产量很难再有增长,二、三产业也难以再注入新的人力资源要素,在没有其他生产要

    素发生变革的情况下,二、三产业同样会陷入停滞。

    一对年轻夫妇生育孩子后,妻子离开职场在家照看孩子,家庭经

    济收入则由丈夫一人赚取,当丈夫努力工作和肩扛“斜杠”到一定程

    度后,家庭收入就会进入瓶颈状态,很难再有突破。这时候如果夫妻

    双方退休在家的父母愿意放弃一些自己的娱乐休闲,接过妻子照管孩

    子的任务,则妻子就可以重返职场,赚取家庭的又一份收入。当妻子

    投入工作并把自身的才智用到一定程度后,这个家庭的收入又会达到

    一个新的瓶颈。这时如果夫妻双方退休在家的老人除了照看孩子,还

    有人重新进入工作岗位,那么这个家庭的收入就会又一次增长......

    当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有了工作任务,并将闲暇时间减少到很低的

    程度后,家庭收入就进入了一个再难以突破的“中等收入陷阱”。这

    是家庭闲置生产要素不断投入生产的情形。

    闲置生产要素永远是有限的,脱离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在于对生

    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使其产生更高的效率。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

    (如中国制造2025)、企业的IPO、婚姻的组合、个人的二次事业选择

    都属此类。同样是碳元素,在不同的碳原子结构组合下,可能产生

    炭、石墨、或者金刚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在于让碳元素形

    成金刚石。第4章 费用:有得必有失

    一、认识费用

    有得必有失,有投入才能有产出。如要销售产品,必须先进行生

    产。要生产产品,则会消耗各种料、工、费,行政管理部门要支付各

    种管理费用,拓展市场要发生销售费用,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要支付利

    息。此外,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也是一项费用……总之,费用的名目

    多种多样。

    (一)何为费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

    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出。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费用的三个特征:

    第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费用必须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

    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相一致。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

    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营业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

    费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

    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

    当计入损失。

    第二,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

    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

    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损耗。鉴于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

    利益的流出显然与日常经营中为了获取收入而发生的耗费不同,应当

    将其排除在费用的定义之外。

    第三,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

    认为费用。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相反,费用的增加会减少所有者权益。企业购买原材料会造成经济利

    益流出,但此时并未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而是两种资产之间的相互

    转化,从银行存款转化成了原材料。所有者权益减少也不一定都列入

    费用,如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显然减少了所有者权益,但不能归入费

    用。

    可见,平时我们所说的支出与费用不是等同的概念。企业发生的

    支出泛指各种经济利益流出,只要有了资金支付,就可以认为发生了

    支出,有些支出会形成费用,而有些支出可能是购买资产、偿还债务

    或者分红。费用也不一定有着直接对应的支出,比如,固定资产折旧

    会计入费用,但其支出可能在往期早已发生,也可能是约定在一段时

    间后再支付。

    (二)五花八门的费用

    费用是为了收入的“得”而产生的一种“失”,是为获取收入发

    生的资产流出或资源牺牲,实质上是已经耗用的资产。从不同分类角

    度我们可以看到费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按经济内容来分,费用可以分为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及动力、工资薪酬、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费用等。

    这个分类方式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哪些生产费用、金额是多少,便于分析各个期间的费用构成情况和支出水平,有利于

    考核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费用的内容必须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联,与企业所发生的具体

    的经济事项相联系,企业发生的费用,有许多内容是相同的,如大部

    分企业都有差旅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通讯费、职工薪酬、税费

    等费用发生。但由于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发生的费用性质和内容往往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制造业有材料

    费、人工费、机器折旧费,金融企业有资金成本费,进出口企业有报

    关费,准备上市的企业有上市包装辅导费,房地产企业有销售代理

    费,发生诉讼的企业会有诉讼费、律师费等,这些费用都与其主营业

    务、行业特点或者企业所发生的某项经济业务有必然的关联。

    2、按费用的经济用途来分,费用则可以分为对象化的费用和期间

    费用。

    对象化的费用常常称之为成本,它能够计入具体的成本对象,比

    如生产一套家具,构成家具的木材、胶水、油漆、生产工人的工资都

    会计入家具的生产成本。当这套家具卖出去后,它就不再为家具厂所

    有,其承载的价值也一并流出了企业,从而形成营业成本。这个“营

    业成本”是由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生

    产成本转化而来,这些经济利益的流出都有具体的承载对象。

    生产成本的发生虽然表现为某种经济利益的流出,比如支付货款

    给供货商,但是,在产品未销售出去之前这类经济利益流出并不属

    于“费用”,而是以另外一种资产形式存在,比如车间的在产品、仓

    库的产成品等,一般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只有当产品销售出

    去之后,这种经济利益流出才转换为“费用”,此时它在利润表中

    以“营业成本”列示。

    期间费用是不能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

    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与一定的期间相

    联系,不能计入具体产品对象,比如,我们可以说2018年管理费用发

    生1000万元,这个“2018年”就是“期间”。高管人员薪酬不能具体

    追溯到是哪一件产品所引发,即不能“对象化”,只需要将其直接计

    入当期的管理费用即可。

    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能够清楚反应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组织管

    理经营活动、销售产品分别发生的支出情况,有利于了解整个企业的

    费用计划、预算等的执行情况。我们平常关注的毛利率与对象化的费

    用有很大关系,在售价既定的情况下,产品成本越低,毛利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毛利率减去期间费用后,就是企业的营业利润,只有毛

    利润足够高,才能覆盖各类期间费用,才能产生利润。生产成本管理的目的即是为企业争取更大的毛利润空间,而期间

    费用管理的目的则在于在毛利润基础上争取营业利润。

    3、按照费用与业务规模的关系划分,可以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

    用两类。

    固定费用是指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或变动极小的费用。当业务

    量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这类费用一般不变。但是,就单位产品

    所负担的固定费用来说,却是和业务量的变化成反向关系,业务量越

    大,单位业务量负担的费用越小。如,机器设备折旧、高管人员工资

    等基本属于固定费用。“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就是指在

    既定付出的情况下(比如,请了一个放羊人并按月计薪),放一只羊

    和放两只羊没有太大区别,这个“既定付出”就是固定费用。

    变动费用是指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业务量越大,费用总

    额越大。但是,就单位业务量所对应的费用来说却是不变的,如生产

    某一型号的桌子所用的木材、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等,就属于变动费

    用。

    区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有利于企业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途

    径,从而提高盈利能力。一般而言,产品成本通常是变动费用,但期

    间费用变动幅度一般不会很大。期间费用若有较大幅度的变动,往往

    预示着有比较重大事项发生,例如,销售费用的剧增,意味着公司销

    售政策的变化或是某种新产品推广的需要;财务费用的大幅变化,意

    味企业大额筹资的发生或偿还;管理费用的变化,可能是薪酬政策调

    整所致。对于期间费用的变化,我们需要考虑其与营业收入的配比程

    度。

    4、按费用能否为某一责任单位控制划分,可以分为可控费用和不

    可控费用。

    可控费用是指在某一责任单位的权责范围内能够直接控制的费

    用,不可控费用是指在某一责任单位的权责范围内不能直接控制的费

    用。

    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是相对的,是对于某一责任单位而言的,在某一范围内不可控费用,对另一责任单位而言则可能是可控的。一

    个家具车间无法决定新产品研发的投入,但对于家具公司而言则属于可控范围。基于这样一个费用的可控情况,产品研发费用就不应计入

    车间的业绩考核,但可以计入公司管理层的业绩考核。

    按责任单位的控制程度对费用进行分类,有利于确定各责任单位

    的经济责任和正确评价其经营绩效。有句话叫做“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实际上也暗含了这种可控与不可控的区分。一

    个责任主体应该在可改变的范围内对费用的发生进行干预,而对于不

    能改变的,就不要花费太多心思和精力去设计策略。

    费用的分类还有很多形式,在各种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形下,会

    发生形形色色的费用,但在会计上最常见的划分就是对象化的费用和

    期间化的费用,这种划分方式在会计报表上有着直接的体现。二、费用发生了么

    某项经济利益流出符合费用的定义,和这项流出能否作为费用入

    账是两回事。符合费用概念的经济利益流出,只是说明可以划入费用

    这个会计要素,但能不能入账则是会计确认的问题,它要解决的是符

    合费用概念的经济利益流出在哪个时间和标准下进行确认。例如,按

    照费用的定义来判断,办公房屋装修支出应该属于费用,如果只是简

    单粉刷,这个支出可以马上确认为费用,但如果这项装修工程较大,花费较多,则应该在一定年限内进行摊销,不能马上全部确认为当期

    费用。

    费用确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单位在特定期间

    内的盈亏情况,对利润表有着立竿见影的影响,因此,费用确认也是

    很多企业大做文章的地方。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定义外,至

    少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通过猎头引入一名高级员工,约定年薪100万元,这100万元

    能否在员工入职时确认为费用呢?答案是不能。员工入职时双方只是

    签订了合同,员工并未提供服务,企业也不负有向其支付100万元的义

    务,不符合费用确认的第一个条件。到了年底,由于该员工表现良

    好,老板当众承诺给其发一笔可观的年终奖。假设老板一言九鼎,言

    而有信,那么该项年终奖支出很可能会发生,并且会带来企业资金这

    项资产的减少,但是,由于老板没有说明具体金额,不能可靠计量,这笔年终奖就不能确认为费用。

    费用的实质是资产的耗费,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耗费都是费用。

    由于发生费用的目的是取得收入,那么费用的确认就应当与收入确认相联系。因此,确认费用应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如果某项支出的效益延续几个会计年度,该项支出应予以资本

    化,不能作为当期的费用;如果某项支出仅对当年产生影响,则应在

    当年确认为费用。

    这一原则对费用的确认给定了一个时间上的界限,一笔支出一次

    性计入当期费用还是分为几年计入各期费用,对损益的影响明显是不

    同的。一笔300万的办公室装修支出全部计入装修发生当年,可能让一

    家盈利状况不太好的企业直接陷入亏损,而如果按照租期5年进行分

    摊,每年计入费用60万元,则可能会让该企业实现盈利。正确地区分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保证了正确地计量资产的价值和正确地计

    算各期的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及损益。

    2、权责发生制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只是为费用的确认作出时间

    上的大致区分,而权责发生制原则规定了具体在什么时点上确认费

    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

    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

    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

    如果约定,企业300万元的装修费用在一年质保期过后支付,在按

    5年分摊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下,即使没有发生支付,第一年仍然要确

    认60万费用。如果企业在年底预付了100万元装修费,但是并没有动

    工,虽然款项已经部分支付,但当年不能确认任何费用。

    3、配比原则

    为产生当期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应当确认为该期的费用。配比原

    则的基本含义在于,当收入已经实现时,某些资产(如原材料)已被

    消耗或已被出售(如产成品),某些劳务已经提供(如家政业务),已

    被耗用的这些资产和劳务的成本,应当在确认有关收入的期间予以确

    认。如果收入要到未来期间实现,相应的费用也应递延分配于未来的

    实际受益期间。费用的确认,要根据费用与收入的相关程度,确定哪

    些资产耗费或负债的增加应从本期收入中扣减。企业的收入造假经常也伴随着费用造假。费用造假的手法无非是

    根据需要在应该确认为费用的时候不确认为费用,或者在不该确认为

    费用的时候又故意确认为费用。三、肉包子打狗

    费用的第一个特征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而日常活动的直接目的

    往往是产生收入。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是为了将其与损

    失相区分。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

    当计入损失。这类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属于有投入没有

    回报,正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尽管“肉包子打狗”常用来描述损失发生的状况,不过,仅

    就“肉包子打狗”这个场景来看,却不一定必然对应着损失。“肉包

    子打狗”在财务上如何看待,要取决于更为具体的业务背景。

    一个狗养殖场的饲养员用肉包子打狗,实际上是为狗提供了食

    物,有利于狗的生长,财务观点看来属于生产成本,将增加狗这个存

    货的价值,当把狗卖出去后,这部分价值随着狗的出售而形成费用;

    如果这只狗不是准备售卖,而是养殖场用于看家护院,那么这只狗不

    会通过售卖形成收入,肉包子这项支出无法对象化,只能看作期间费

    用中的管理费用,具体费用项目可能是诸如“管理费用—保卫费”之

    类;如果这只狗是幼小的种狗,那么打出去的肉包子将增加小种狗的

    价值,成为种狗这种长期资产的一部分,会让养殖场在较长时间内受

    益,并在未来若干年度内通过摊销进入费用;如果肉包子打的狗不是

    养殖场的,而是流浪过来的野狗,那么肉包子打出去不会给养殖场带

    来任何好处,就形成了损失。

    打狗的肉包子这项经济利益流出可能形成长期资产、存货、费

    用、损失等多种情况。一个经济单位在发生经济利益流出时首先需要

    弄清楚的就是这项支出到底对应着什么,是在构建一项长期资产,还

    是在形成一件短期存货,抑或是为了正常运转而发生的费用,或者是

    无法产生任何收入的损失。

    传统说法中的“养儿防老”,是把养育儿子的支出看作了在构建

    一项长期资产,期待着儿子在未来给予的长期回报,而“嫁出去的女

    儿泼出去的水”则强调了养育女儿的损失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养儿防老”的观点已经大为弱化,子女生养被很多人看作

    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养育孩子是为了体验这个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

    种情况下孩子的养育支出费用特征更为明显。

    一项支出归于何种会计项目,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会直接影

    响到我们对这项支出的意愿和持久程度。“超生游击队”为了生儿子

    可以到处颠沛流离,其必然是把儿子看作了长期资产,而丁克一族能

    顶住父母和亲朋的各种压力,坚持不生孩子,必然是把孩子看作了损

    失。

    与此类似,生活中的任何一项支出,在财务视角下都有其特定的

    去向和归类。一个把房子支出看作构建资产的人会努力创造条件购买

    房产,以期获取长久和高额的回报,而把房子支出看作费用的人则对

    买房不会有太大兴趣,在他们眼中买房支出和租房支出是类似的,都

    是解决住的问题,都是居住费用而已。

    资产视角下的支出让人们意愿强烈而痴迷,费用视角下的支出让

    人们愿意为之承受一定压力,而损失视角下的支出则让人避之不及。

    一项支出到底是构建了长期资产、形成了短期资产,还是一种必要费

    用,抑或是无谓损失?每一笔支出发生时人们都在潜意识里问了这个

    问题并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一旦做出,将决定这笔支出将以

    什么样的特征发生。

    误判费用、损失为资产或者将资产看作费用、损失都会出现不利

    后果。“鹊巢鸠占”中的喜鹊误把杜鹃的蛋来孵化,并喂养破壳而出

    的小杜鹃,就属于把损失看作了资产,而过去十年只看到房子居住功

    能的人则是把资产看作了费用。四、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是英国的一句谚语,中文表达则更精

    炼,即覆水难收,是说已经发生的错误、产生的费用、改变不了的事

    实就随他去吧,不要为此懊悔不迭。财务上对“打翻的牛奶”、“覆

    水”有个专门的词语叫做“沉没成本”。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有段时间他喜欢上了羽毛球,为此决定买双专门的羽毛球鞋。到商场逛了一下午,眼看临近晚饭时

    间,再不买整个下午就白逛了,仓促之下买了一只鲜红的球鞋。当时

    感觉鲜红的鞋子比较有特色,也显得喜庆,而且宣传册上的模特也是

    这么穿的。朋友第一次穿着这双鞋去打羽毛球,就觉得在颜色不太适

    合自己,整个打球过程都为这事感到别扭。想到这双鞋价钱不菲,不

    穿可惜,后来又穿着这双鞋去打了几次球,可每次都觉得别人看自己

    鞋子的眼光有点异样,于是终于决定不再穿了。这件事里面,朋友在

    沉没成本上犯了两次错误:因为逛了一下午所以买了球鞋,因为花了

    大价钱所以强迫自己穿。“逛了一下午”、“花了大价钱”都属于沉

    没成本,在做新的决策时不应该再加以考虑。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决策无法改变的成

    本。沉没成本是一种不相关成本。人们进行决策时,有一种常见错误

    就是混淆了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比如,有的人对东西特别爱惜,坏了的水果也舍不得扔掉,结果吃完后让身体生了毛病,还要花一笔

    看病的费用。买水果花的钱已经是沉没成本,跟吃不吃这个问题是不

    相关的,选择吃或者不吃只需要考虑相关成本(比如,吃坏了的水果

    会生病)就可以了。再如,一对恋人本来性情、三观均不合适,双方

    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由于已经恋爱几年了所以选择结婚,后来

    又因为婚姻生活的种种问题选择离婚。对于这对恋人来讲,过去的恋

    爱时间已经是沉没成本,属于不相关成本,在考虑是否结婚时不应作

    为重要因素。

    不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没有关联的成本,不随决策的改变而改

    变。它是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或者是虽未发生,但在各种替代方案下数额相同,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因此在决策分析中可以不考虑。

    不相关成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沉没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

    本、共同成本等。

    不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譬如约

    束性固定成本就属此类。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生产组织机构一旦确

    立,约束性固定成本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其发生的数额也不是企业

    的短期经营决策所能改变的。企业现有厂房等固定资产的年折旧费、孩子出生后的养育成本也属于不可避免成本。

    不可延缓成本是相对于可延缓成本而言的,它是指即使财力有限

    也必须在计划期内发生的成本,否则就会影响大局。例如,旧厂房因

    暴雨冲击而发生大的裂痕,必须在计划期内大修,否则会造成严重后

    果,那么这个大修费用就属于不可延缓成本。人得了急症,必须送医

    院救治,否则就有性命危险,这个医疗费用也属于不可延缓成本。

    共同成本是指那些需由几种、几批或有关部门共同分担的成本。

    企业的管理人员工资、车间的照明费以及需由各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成

    本等都是。

    而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

    虑,它随着决策的改变而改变。相关成本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上文提

    到的变动成本就属此类,另外还有差量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

    本、可延缓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机会成本等。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另一个方案提供收益的机会,实行本方案时,失去所放弃方案的潜在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称为本方案的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现实成本,不是一种支出和费

    用,而是在选择过程中失去的收益,是辩证的概念。当我们把钱用于

    买股票时,就放弃了买房子的收益;当我们选择做公务员时,就放弃

    了创业和做职业经理人的收益;当我们选择去某地旅游时,就放弃了

    去其他地方旅游的收益;当我们选择了某人做配偶时,就放弃了找到

    其他更为合适配偶的可能收益......每一项选择背后都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要求我们在决策时全面考虑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以便为既

    定有限资源寻求最为有利的使用途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看似很有机会成本理念的行为却往往带

    来不利的结果。在婚恋问题上,有的朋友深知一旦和某人结婚就很难再有机会选择更加匹配的人,认为结婚的机会成本太大,寻寻觅觅之

    下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直到有一天成为了剩男剩女,在婚恋市

    场上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主动权和选择权。其实,这样的朋友忽视了

    一个重要问题:谁都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同样具有机会成本,那就

    是一次次错过可能合适的人。

    重置成本是指目前从市场上购置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也可以称之为现时成本或现行成本,它带有现实估计的性质,与重置

    成本直接对应的概念是账面成本,即一项资产在账簿中所记录的成

    本。重置成本是一种更现实的成本。在房价上涨时期,我们常听到这

    类说法,“我这个房子100万买的,现在值150万,有点想卖掉,但是

    担心卖了就买不回来了。”这个100万买价是账面成本,能够再买一套

    类似房产的价格是重置成本。有时候人们劝一位闹分手的姑娘会

    说,“不要分,分了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小伙子了”。言外之意是说,这样的小伙子重置成本太高。

    付现成本是指需要在将来或者最近期间支付现金的成本,是一种

    未来成本。付现成本是在某项决策需要付现但又要全面衡量该项决策

    在经济上是否真正有利时,应予认真考虑的,尤其是在资金紧张的时

    候更应慎重对待。在实际中,企业往往宁愿采纳总成本高而付现成本

    较低的方案,而不是采纳总成本较低而付现成本较高的方案。商家在

    对商品定价时,也会考虑对方的付现成本,针对不同的付款方式给予

    不同的价格政策。

    可避免成本是指当方案或者决策变化时,这项成本可以避免或其

    数额会发生变化,酌量性固定成本就属于此类。例如,通过改变劳动

    组织的办法去代替原先增加人员的方案节省下来的人工支出,就是可

    避免成本。

    可延缓成本是指已经选定、但可以延期实施而不会影响大局的某

    方案相关联的成本。例如,两人原定在2018年买房结婚,但看到房价

    上涨了太多,双方都同意先结婚再买房,这个买房成本就是可延缓成

    本。但如果双方认为必须先买房再结婚,而结婚又一定要在2018年,那么这个买房成本就是不可延缓成本。

    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某批或某个部门的成本。例

    如,专门生产某种零件而专用的厂房、机器的折旧费,某种物资的保险费,为结婚买的戒指,为孩子报的培训班等。专属成本为专门对象

    而发生,自然属于相关成本。

    差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数,也叫差别

    成本或差额成本。不同方案的经济效益,一般可通过差量成本的计算

    明显地反映出来。比如,某零件预期自制单位成本为48元,而外购单

    位价格为52元,后者与前者比较,有差量成本4元,自制优于外购。

    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相关成本,将不相关成本纳入决策考

    虑范畴会带来错误结论和不利行为后果。明确区分相关成本和不相关

    成本,可以让决策者避免把精力耗费在收集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和资

    料上,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机械地进

    行分类。为了出行方便,家里考虑买一辆汽车,这时汽车的购买成本

    属于相关成本,是一种变动成本;汽车买了以后,在考虑要不要开出

    去的时候,购买成本就变成了沉没成本,属于不相关成本,但汽油

    费、维修费属于相关成本;在汽车开出去后,对车上坐的人来说,汽

    油费是一种联合成本,坐两个人或三个人汽油费几乎没有差别,如果

    路上遇到熟人想搭个便车,一般情况下也会欣然答应。五、共享经济的财务原理

    随着手机移动终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在近年迅速火热

    起来。有人称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为“高铁、网购、扫码支付、共享单

    车”,共享单车就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2018年共享单车问题

    频发,尤其是OFO小黄车的押金难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共

    享单车整体一片颓势,似乎给共享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不

    过,其他领域的共享经济仍在蓬勃发展,例如,共享汽车正逐渐成长

    为一支新秀,成为新的风口。

    我国的共享汽车起源于2011年,开始只是提供类似于传统的汽车

    租赁服务,到2015年下半年,这种服务逐渐和移动互联网巧妙结合在

    了一起,服务主要通过手机终端来完成。目前,共享汽车企业有些已

    经初具规模,比如GoFun、神州iCAR、EVCARD等。借助5G、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和资本的力量,共享经济仍具发展潜力。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

    经济市场交易额比上年增长47.2%,预计未来5年内仍将保持年均30%以

    上的增长速度。除现有领域外,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是共享经

    济未来发展的“处女地”。

    共享经济近几年才进入人们眼帘,主要是新技术的发展使这种商

    业模式具备了现实可能,其背后的核心财务原理却是一直存在,只不

    过借助技术发展的春风梨花盛开而已。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共

    享”,对于客户来讲,他们共享了一件物品,比如自行车、电动车、汽车、充电宝、健身器材、唱歌机等,对于商家来讲,购置这些物品

    需要投入一笔资金,并随着时间产生折旧,在商家眼里共享经济是让

    客户共享了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一定期

    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例如,人员固定工资、财产保险

    等。对于共享汽车企业来讲,他们的一项主要固定成本就是汽车的折

    旧费用。这部分费用一旦发生,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发生变化。投入

    一辆汽车后,这辆汽车的年折旧费基本就确定了,无论一人使用还是千人使用,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使用频次和里程越高,企业得到

    的收入越多,收益也会越大。所有已经出现的共享经济行业都是在利

    用固定成本的这一特征。基于这一特征,也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共享

    经济商业模式。

    一定期间的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业务量的变动是在

    特定的范围之内。比如,一个城市投入了既定数量的共享汽车,在这

    些汽车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汽车折旧费用是不变的,然而,如果共享

    汽车用户增多,原有汽车已不能满足需要,企业决定投入更多车辆,这时候折旧费也会发生变动。我们把能够使固定成本保持稳定的特定

    的业务量范围,称为“相关范围”。另外,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

    的,按照实际磨损程度来看,不同行驶里程和使用人员下的汽车磨损

    程度肯定不完全一样。

    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比如,投入一辆共

    享汽车,按10年摊销,那么在会计上其年度折旧总额是确定的,但如

    果从单位服务来看,服务量越大,单位服务分摊的固定成本越小。如

    果共享汽车全年只用了一次,那么年度折旧将全部计入这次服务上

    面,无疑将是亏损的。如果全年用了一千次,每次使用时间相同,那

    么年度折旧额就会平均计入这一千次服务,单次服务分摊的固定费用

    就会大幅降低,单次服务的收益就会增加。

    共享汽车,还有一个更高级的名字叫“分时租赁”,其实就是按

    时间计费的汽车租赁。共享汽车与传统汽车租赁的区别仅在于实现形

    式不同。共享汽车是用户自助在线上完成,而传统汽车租赁则是在线

    下完成,但是,其背后的财务原理却是完全一样的。由汽车租赁推广

    开来,我们会发现所有租赁行业的商家都是在利用同样的财务原理,比如住房租赁、礼服租赁、建筑扣件租赁、飞机租赁等等。甚至可以

    说,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的稳定性特征催生了整个租赁行业。

    再由租赁行业推广开来,我们又发现,几乎所有行业、所有经济

    单位为了实现更多收益,都会对固定成本的相对稳定性加以利用:工

    厂在产品市场允许的情况下,会增加生产设备的运转时间;出租车运

    营者为了让车辆充分使用会安排司机倒班;餐饮企业通过增加翻台次

    数来降低单位服务成本;培训企业希望在固定的教学场所内完成更多

    的教学课时;电信公司在设备已经投入的情况下通过送手机等活动吸

    引更多的客户;鱼塘挖好后希望更多人来钓鱼......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逐渐减少,单位产品带来的收益则会

    增加。

    进一步我们还会发现,很多社会公益性的产品、服务以及个体的

    利他行为都与固定成本的相对稳定特征有关。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

    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能否发生足够的业务量。一条公路

    如果只有小规模人车使用,那么这条公路大概率不会修建。个体的利

    他行为很多都是建立在“于己无害,于人有利”的基础上,“于己无

    害”是指实施利他行为不额外增加或者增加很少自己的成本,在固定

    成本已然产生的情况下,顺便帮别人一把通常是于己无害的,“举手

    之劳”、“搭便车”都隐含了这样的意思。

    有些成本则是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正

    比例变动,比如生产手机的屏幕、计件工资、销售提成等。这类成本

    直接受产量的影响,两者保持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稳定,这个比例

    系数就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单位成本的稳定性也是有条件的,即

    业务量的变动是在特定的相关范围内,比如,某产品的单位直接材料

    成本一般是不变的,但当产量超出机器负荷,可能会造成废品增加,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就会增大。

    变动成本可能是由技术或设计关系所决定的,比如,一辆汽车搭

    配四个轮子,这种成本是技术性变动成本,或者约束性变动成本。有

    些单位变动成本则是由经理人员决定的,比如销售产品的佣金,这类

    成本称为酌量性变动成本。有些地方的彩礼就是一种约束性变动成

    本,这是由当地风俗所“设计”的,假如一份彩礼为10万元,那么两

    个儿子结婚就需要彩礼20万元。请客吃自助餐是一种酌量性变动成

    本,因为自助餐厅的档次可以由主人自行决定。

    也有一些成本既不是固定成本,也不是变动成本,它随着业务量

    增长而增加,但又与业务量不呈正比例关系,这类成本称之为混合成

    本。混合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综合体,兼有固定和变动的成

    分。对混合成本的管理和利用应注意观察其固定和变动的特征,以采

    取有利的策略。六、5千与6千大有不同

    费用管理是企业关注的重要事项之一,但费用并不能无限压缩,否则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费用控制的极限是维持其基本

    运营的支出水平,低于这个水平,企业将难以为继,高于这个水平,则尚存削减的空间。当然,有些企业在效益较好的情况下,也会有意

    让费用支出相对松弛,将其视作员工激励的一种手段。

    家庭的费用支出也有着类似特征。网上常见到这样的文章—《月

    薪×万,我活的像条狗》,但也有另外一类文章——《我和老公都是

    工薪族,已经买了三套房》。月薪数万的人可以生活得一副落魄,而

    收入并不那么高的人却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正常的生活费用到底多少

    才合适呢?

    对于个人来讲,生活费用的最低标准就是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

    产。所谓劳动力再生产,是指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恢复和更新,它包括

    劳动者自身劳动能力的维持和恢复、劳动技能的积累和传授,以及新

    的劳动力的繁衍、培育和补充。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工人得到的工资

    就是资本家按照能够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水平支付的。如果生活费用

    达不到这个水平,就会带来营养不良、健康恶化、劳动技能退化、新

    劳动力无法补充等问题。有时候我们问一个人收入情况如何,他可能

    会谦虚地说“能让生活打得走”,这个“打得走”,即是说能够满足

    日常开支,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假设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费用是每月5000元,那么月薪5000

    元的人就会是月光一族,而月薪6000元的人,如果按照维持劳动力再

    生产的水平进行开支,则每月会有1000元的结余。有了这1000元,就

    可以用来做其他有着更长期影响的事情,比如学习、投资理财等,而

    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再生产,从而提高未来获取更多收益的可能。可

    以预见,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在没有其他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

    下,月薪5000元的人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日子,月薪6000元的人则

    有着改善的希望。是否能够对未来有所期待,这就是两个人的本质区

    别。很多家庭之所以几十年如一日的贫穷,并看似形成了代际遗传,其实跟他们获取的收入始终停留在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水平有很大关

    系。一位著名的媒体评论人曾在脱口秀节目讲到:“‘穷人思维’的

    说法特别过分,过分在哪儿呢?人穷本身资源就少,他的眼界就窄,这几乎是一定的,它不是你嘲笑他的理由,‘穷人思维’有很大程度

    上是瞧不起穷人。你想,你给穷人一对兔子让他养,他得买饲料吧!

    他饲料钱从哪儿来?他得搭个兔子圈吧!这兔子圈怎么搭?他什么什

    么都没有的时候,这兔子在手怎么办?他只能把它吃掉,那还能怎么

    办?所以,‘穷人思维’它好多东西不是思维的问题,而是确确实实

    他没有办法。”

    当一个家庭的收入长期维持在劳动力再生产的水平上,如果这个

    家庭不想方设法去实现一些突破,或者通过压缩开支来形成结余,并

    投入到能够创造更多财富的事情上,这样的家庭就看不到财富改善的

    希望。

    话说有一个穷人,天天抱怨上天不公,为什么我干活最多、最

    累,却只能得到一点,而富人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却拥有的比我还

    多。后来穷人就拉着富人来到了上帝面前,质问上帝,为什么富人整

    天不用干活,拥有的东西比我多,吃的住的比我好,开豪车,住豪

    宅,享美食美色,为什么我天天辛苦干活,却只能住最差的房子,我

    不服,我要求把他们的东西平均分配!

    上帝说,那好,现在我就把你们变成一样的穷人,看看最后的结

    果。

    上帝把富人也变得和穷人一样,分给他们每人一座矿山,并对他

    们说,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看你们谁挖的矿多,赚的钱多。穷人和

    富人都答应了。这时穷人很高兴,心想我天天干体力活,身体结实,肯定我挖得更快更多。

    第一天,穷人很卖力地挖矿,并拿到集市去卖掉,赚了一些钱,晚上买了很多美食回去跟家人一起享用。而富人第一天干苦力活,总

    是干一会儿停一会儿,一天下来累得半死,矿没挖多少,也没卖几个

    钱。到了晚上,富人买了几个馒头填饱肚子,把剩下的钱拿去请了一

    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来帮他挖矿。穷人每天都自己拼命挖,而富人把每天赚来的钱都留出一些用来

    请更多的人。一个月过后,穷人的那座山,只挖了一点点,而富人却

    已经把他的那座山挖完了,赚了很多钱,家人的生活也早已做了改

    善。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再来看那位媒体评论人对“穷人思维”这个

    说法的批判,似乎就不那么有道理了。主要是他把生活费用看成了刚

    性,忽视了其弹性。当把一对兔子交给穷人的时候,他不一定要买饲

    料,找点野草喂它也是可以的;他不一定要盖标准的兔子圈,捡点废

    弃木板随便给兔子搭个窝,能遮风挡雨也是行的。就像故事中的穷人

    和富人,每顿饭不一定都非要四菜一汤,短时间内只吃馒头稀饭也是

    能生存的。当然,当一个人能够支配的钱财低到极点的时候,再让他

    每月留出一部分结余做长期资产构建可能确实有些苛刻。但是,在大

    多数情况下,人们具备对费用开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配置的可

    能,能够为自己创造投资长期资产的条件,不然,有些拾荒老人能够

    多年坚持捐款行善是怎么做到的呢?第5章 利润:一场辛苦只为它

    一、不创造利润是不道德的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

    的余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

    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

    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不

    佳。因此,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财

    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其存在的首要目标是创造利润,只有利润

    不断增加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生存下去,一家不断亏损的企业最终会被

    淘汰,失去作为企业的资格。资本市场上也有着类似的法则,亏损达

    到一定条件的上市公司会被“披星戴帽”甚至强制退市。所以说,创

    造利润既是企业的首要目标,也是其天职所在。如果企业不能创造利

    润,就相当于没有完成其设立的基本目标,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违背

    了自然规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道德”的。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和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

    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

    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

    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

    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这样来描述资

    本的贪婪,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资本的使命和对利润的孜孜以

    求。

    其他经济单位也有类似特征。一个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其首

    要目标往往都是获取利润。一家饭店营业,目标不是为了取得更多营业收入,而是在营业收入扣减各类费用后获得更多利润。学而思这类

    培训学校的目标不是招更多的学生,而是收取学费并扣减开支后赚更

    多利润。一个经济单位如果不能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获取利润,即使营

    业额再大,顾客再多,门口再热闹,他也会停止这项经营活动,不会

    一直去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往,这里的“利”,就是指利润。

    从数值上看,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加上直接计入当期

    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

    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

    日常活动的业绩。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都是利润的构成

    部分,都会增加所有者权益,让投资人的财富实现增长。

    但是,这两种利润有着不同的特征,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与企业

    设定的主要经营内容相关,一般具有持续性和可预见性。而非日常活

    动的经营业绩与企业预先设定的经营内容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不属于

    主要经营范围,具有偶发性和不可持续性。对于华为公司来说,生产

    和销售通信设备产生的利润属于日常活动,出售使用过的机器设备带

    来的利润则属于非日常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来讲也是类似的,一个

    人通过打工、做生意赚取的利润属于日常活动,通过中奖得到的利润

    是非日常活动。

    区分一个经济单位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

    义,它可以让我们更客观评估利润的实现质量和未来的持续性。

    当人们谈论利润大小的时候,必须给定时间范畴。比如,两家企

    业同样在三年内实现了1000万元利润,但第一家是在第一年实现的,第二家是在第三年实现的,这两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实际上是有所区别

    的。同时,利润的比较还要考虑资本投入的多少,两家企业同样获取

    了1000万元利润,但是一家投入的资本是2000万元,另一家投入的资

    本是5000万元,很明显第一家盈利性更好。另外,利润与现金是不同

    的,获取1000万元利润并不代表这些利润已经流入银行账户,而可能

    仍有部分以赊销款的形式存在。有些做工程的朋友会说,这些年做了

    不少工程,账面上也赚了钱,但很多都是没收回的账款。这些“没收

    回的账款”往往在收回时会打折扣。

    因此,评判利润多少应是在同样取得时间、同样资本投入、同样

    风险特征的前提下进行。或者说,我们在看到利润数据时,还要从时间、资本投入、风险特征几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只看一个利

    润数据。

    什么时候算是实现了利润呢?由于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

    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

    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即,当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确认后,利润自

    然而然地就确定了。二、撞树的兔子

    利润中有一项构成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它反映的

    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

    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简单说来就是,不是通过日常经营活

    动产生的利润(或负利润),比如,农夫捡到一只撞树的兔子。

    任何理性的经济单位都应该追求通过日常活动赚取更多利润,利

    得只能是锦上添花,损失则应尽量避免。农夫的日常活动为田间耕

    种,为了获取多的利润,他应该开垦更多的土地,对农作物进行更为

    精心的照顾,而不是荒废耕种,每天在树桩下等待撞树的野兔。当

    然,如果在耕作之余,能够时常捡到野兔,也是一件乐事。

    日常活动产生的利润等于收入减去费用,这意味着要赚取利润,就要不断的取得收入,同时还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由于是“日常活

    动”,这就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远不如利得带来的利润那样轻松。

    当一个经济单位苦于“日常活动”,而热衷于“利得”时,就会出现

    类似守株待兔的侥幸行为,比如,不去工作,开始痴迷于买彩票、赌

    博。这种过于追求利得的做法既不可持续,还可能让自己丧失工作技

    能甚至违法犯罪。不过,如果能将利得进行培育并转化为日常收入,则另当别论。一个朋友多年前偶然投资了一家企业获利匪浅,自此与

    投资结缘,后来干脆辞去工作,走上了职业投资人的道路,如今做得

    风生水起。投资对他来说已经成了日常活动,投资收益不再是利得,而是收入了。

    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账面利润,也常常会利用利得。例如,董事会

    对经理层下达了年度净利润指标,到了12月总经理发现通过日常经营

    无法完成,于是灵机一动,将厂区的几十株百年香樟树卖掉,一举完

    成了净利润指标,顺利拿到了年度绩效工资。

    上市公司通过利得扭亏更是常见。2015年和2016年,非经常性损

    益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11%、10%,有300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利得助力业绩盈利。两面针2016年年报显示净利润2690万元,其中出

    售中信证券股票实现投资收益约1.6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实际亏

    损约1亿多元。珠江控股2014年、2015年连续亏损,2016年实现净利润

    7330万元,原因之一便是转让三亚万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及三栋别墅房产,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际亏损1.35亿元。

    上市公司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利得来“扭亏为盈”:一是政府补

    助,有些地方甚至会配合上市公司做此类交易安排;二是投资收益,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的投资收益,有的上市公司早早投资了各种金融产

    品,在公司亏损的时候通过操作投资收益来弥补亏损;三是出售股

    权,通过减持股票、股权扭亏为盈;四是卖各类长期资产,比如卖

    房、卖地、甚至卖字画。

    企业通过利得对利润进行粉饰,一般都有其特定目的,属于权宜

    之计。正常情况下,若想获得持续健康发展,还是要依靠日常经营形

    成的利润。在看待一个经济单位的利润数据时,必须同时考察其质

    量,充分关注其风险性、持续性、稳定性和抗击意外冲击的能力,严

    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之间的区别,以更加全面的了解经营

    业绩。

    一个姑娘如果因为男方在旧城改造中获取了几百万补偿就嫁过

    去,而不在意对方是无业游民,整天吃喝玩乐,这个家庭将来的经济

    状况极有可能会恶化,好日子也只会是昙花一现。三、利润大家族

    人们常说的“利润”一词,其实是笼统的说法。翻看企业的财务

    报表,会发现并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项目叫做“利润”,利润其实是

    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包括毛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

    润等。

    毛利润,俗称毛利,是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毛利

    润反映的是商品或服务经过一个经济单位加工转换之后增值的那一部

    分,增值越大毛利润就越多,说明这个产品的附加值越大。比如,馒

    头的售价减去面粉、水等材料成本和蒸馒头师傅的工资后就是毛利

    润。毛利润的公式是: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毛利润可以按单品、商品大类、行业、区域、经济组织等进行计

    算和考量。产品的毛利润与其科技含量、营销推广、品牌效应、技术

    工艺、生命周期、运营管理等均有关系,而个人所从事活动的毛利润

    则与其掌控的资源、平台、见识、经验等有着重要关联。苹果公司的

    毛利润高于富士康,茅台这类白酒企业的毛利润高于一般机械制造

    业,投行从业人员的劳动毛利润高于建筑工人。

    毛利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利润,只有足够多毛利润,才有可能为

    费用开支留足空间,从而产生较高营业利润。就像一间房子的空高足

    够高,在吊顶之后才可能仍然留下较高的空间。提升毛利润的关键在

    于提高售价和降低成本,如果产品售价因市场竞争而无调整可能,那

    么降低成本就是唯一途径。一些黑心厂商在材料上大做文章,首先产

    生的结果就是提高了产品的毛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

    要来源,公式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

    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

    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

    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

    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

    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

    资所取得的收益(或损失)。

    营业利润的公式看起来相对复杂一些。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

    投资收益对一般企业来讲涉及较少,因此,我们可以把营业利润简单

    看为毛利润减去税金及附加、三项期间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之差。一

    个馒头店的毛利润减去店铺租金、机器折旧、卖馒头工人的工资后大

    致就得到营业利润。若想获取更多营业利润,期间费用的管理就非常

    重要,例如选择租金较低的店铺、对卖馒头的员工实行提成制工资

    等。

    利润总额包括的内容则有所增加,除了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营业

    利润外,还包括进了非日常活动带来的利得和损失,其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

    关系的各项利得(或损失)。

    假如流浪狗偷吃了几个馒头,馒头店就会出现“营业外支出”,当日的利润总额就等于营业利润减去被偷吃的馒头的成本。一个人如

    果除了工资收入还中奖10万元,那么他当年的利润总额中也应该包括

    这10万元钱。

    利润总额并不能被经济单位全部拿到,还应拿出一部分所得税上

    缴国家,剩下的才是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

    得税。

    在既定条件下,人们追求的是利润家族中的净利润,而不是其他

    利润,其他利润只是过程,不是结果。因此,所得税的高低也是一个经济单位的重点关注对象,企业关注企业所得税,个人则关注个人所

    得税。

    广义上讲,边际贡献也可以看作一种利润,它是产品销售收入减

    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表达式为: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则是指一个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等于产品的售价

    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其公式为: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以企业为例,边际贡献是产品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给企业所做的

    贡献,它可以用来补偿固定成本,补偿固定成本后如果还有剩余则形

    成收益,反之则产生亏损。单位变动成本在一定区间内保持不变,只

    要产品售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就可以分担一些固定成本,从而在总

    体上增加企业盈利。如果一件产品售价低于其变动产品,这样的产品

    生产越多,亏损越大,若要继续生产,则应该有其他安排进行补偿。

    近年来很多互联网企业为占领市场,都以烧钱为基本开局套路,动不动就烧掉几十上百亿,这种情况下产品边际贡献很低甚至为负。

    这类“不划算”的事情往往是为了长期收益或者在其他方面变现,甚

    至可以通过特定的商业模式,改变传统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规

    律,形成所谓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银行对小额账户收取

    管理费是由于银行从这类账户获取的收入太低,甚至不足以弥补对其

    提供金融服务的变动成本,于是需要通过收取账户管理费来增加一点

    儿收入。四、人为什么会吃饱

    吃饱饭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讲已经不是问题,但是,人为什么会吃

    饱呢?恐怕这个问题少有人思考了。百度汉语对“吃饱”的解释是这

    样的:吃足,无饥饿感,跟“饿” 相反。《说文》解释为“饱,厌

    也”,《广雅》解释为“饱,满也”。这些解释的大概意思都是

    说“不饿了,吃不下了”,只是说明了饱的状态,但没有说“为什

    么”这个问题。

    吃饭是要花钱的,会形成一笔支出,产生一项费用。如果是企业

    负责员工餐,这笔吃饭的费用将记入职工福利费,如果是自己买单,吃饭的花费则形成生活费用。费用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常常是与

    收入相匹配的,吃饭的钱花了,产生了什么收入呢?吃饭产生的直

    接“收入”是我们生理上的满足感,是一种更广义的“收入”。开始

    进食时,生理满足感最大,随着食物不断进入肠胃,生理满足感这

    种“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食物摄入则会让肠胃感到不

    适,出现一项新的“肠胃不适费用”,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会结束用

    餐。而有些吃货则会为了满足味蕾而继续摄入食物,直到肠胃发出强

    烈抗议方肯罢休。

    我们讨论“为什么会吃饱”,前提是人们有条件吃饱,不存在吃

    不起饭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吃饭的“费用”主要是肠胃过饱后的

    不适,而“收入”则包括味蕾和身体的满足感。当我们吃进某一口饭

    菜时,通过味蕾获取了“收入”,如果肠胃不适这笔“费用”增加的

    数量与“收入”相当,我们就会停止饮食,此时就会“吃饱”。也

    即,“吃饭费用”发生后,不能带来比之更多“吃饭收入”时,人们

    就吃饱了。

    在考虑更多的条件时,仍然能够得到类似结论。比如,我们可以

    在“吃饭费用”中加上金钱花费,在“吃饭收入”中加上营养摄取,当然也可以考虑进其他因素,但不论如何,人们吃饱的那一刹那,都

    是最后一口饭带来的收入与费用相当。用财务术语来讲,当吃饭的单位边际贡献等于零的时候人们就吃

    饱了。在吃饭的场景下,单位收入是每吃一口饭带来的满足感,单位

    变动成本是每吃一口饭增加的费用。单位边际贡献强调关注新增一个

    业务量(行为、决策)所带来的收入和费用,当新增一单位业务量带

    来的收入与费用持平时,人们就不会有动力采取进一步行动。边际贡

    献思维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人们爬山到一定高度就不爬了,身高长到一定高度就不长了,外出游玩的人过一段时间就会想着回

    家,连续看几个小时电视就不想再看了,一个工作做久了萌生离职想

    法......这些都是边际贡献思维在起作用。

    人们每天的生活都是由一个接一个的行为所组成,而做出什么样

    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受边际贡献思维支配。当边际贡献大于零的时候,人们就会做这个行为,反之则不做。同时出现几个边际贡献大于零的

    事情,人们则选择最大的来做。无论是日常生活琐碎,还是可歌可泣

    的英雄行为,人们都是在使用边际贡献思维进行决策,只是日用而不

    知。可以说,边际贡献思维是驱动人类行为的基本思维模型之一。

    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动物。我们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一只猫吃

    饱喝足之后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你把一块猫粮丢过去,它连闻都懒得

    闻一下,因为吃猫粮的边际贡献已经不再大于零了。东非动物大迁徙

    的时候,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

    伍,跋涉3000多公里,途中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提防随时有

    可能出没的豺狗以及在河畔聚集的鳄鱼。这些动物之所以能够完成这

    一壮举,是因为在它们眼中这件事边际贡献很大。

    边际贡献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对一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

    于个人或某类资产来讲,其产生价值也是从边际贡献大于零开始的。

    一个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如果工资收入能够覆盖日常开支,那么这个年轻人对家庭的边际贡献就大于零了,普通工薪家庭的父母

    会因此有一种释负的感觉。相反,如果这个年轻人入不敷出,经常需

    要父母接济,则说明他的边际贡献还小于零,对家庭在经济上还是一

    种负担。将投资的一套房产出租出去,如果租金收入大于银行按揭贷

    款,在资金流上来讲这个房产的边际贡献就是大于零了,它已经能

    够“养活”自己,投资者不用每月再投入资金,并且还能回收一部

    分。

    很多经济活动的终止往往是从边际贡献小于零开始的。边际贡献

    小于零,意味着还要为这项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投入,如果没有更多的资源,这项活动将难以为继;边际贡献大于零,则意味着这项经济活

    动已经能够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不再是经济资源的“漏斗”,即使

    已经没有了,这项活动也能够维持下去,并且将来可能迎来

    转机。

    将边际贡献的这一特征推广开来,我们会发现其他领域很多也是

    如此,比如,一个生命通过生存活动吸收的能量(收入)如果不够维

    持其日常生存基本消耗(变动成本),这个生命将会走向衰亡,如果

    其吸收的能量大于其维持生命的基本消耗,则这个生命就具备从事更

    广泛活动的可能,比如生长、跑、跳、学习技能、开枝散叶、繁育后

    代等。五、吃饵的鱼

    对利润的追求是趋利避害生存法则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甚至可

    以说,动物的决策也依赖于对利润的判断。我们常看到钓鱼的场景,想象一下,那些吃饵的鱼是亏了还是赚了呢?对于吃了饵料而没有被

    钓住的鱼来讲,或许可以说是赚了,但对于吃了饵料后被钓上岸的鱼

    来讲,无疑是亏了。问题在于,鱼在吃饵之前,又怎么知道会不会被

    钓走呢?正像我们观察到的那样,鱼在吃饵之前,一般会对饵料进行

    反复试探,进行风险管理,在确定风险可控后才会吃掉饵料。即使这

    样,仍然有很多鱼会被钓走。

    有一次与几名在乡镇做公务员的亲戚聊天。一位亲戚说,当个镇

    长的话一年至少能收几十万。另外一位亲戚则说,收别人钱风险挺大

    的,被抓了就不值了!前一位亲戚又说,前几年县里是抓了不少人,但据计算,近三年被抓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比例是很低的!人比鱼更能

    计算损益吗?

    在不考虑利得和损失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利润等于收

    入减去费用。当收入和费用可以确定的时候,利润就是一个小学生也

    会计算的减法问题了。所以,计算利润的关键在于确认收入和费用。

    为了避免企业有意或无意的算错账,会计核算有一项基本原则就

    是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保持必要的谨慎,不能高估收

    入,也不能压低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要加以合理估

    计。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也给出了一定的限制条件。收

    入该不该确认,费用需不需计提,常常是会计们的犯难之处,也是与

    审计师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利润之所以被给予如此多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它非常重要。它既

    是一个经济单位从事经营活动的目的,也是其经营成果的具体体现。

    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者会努力追求利润的实现和增大,一项交易或投

    资能不能做,往往也取决于利润的多寡。对于企业来讲,对利润的测算有着相应的原则和会计准则进行规

    范,但对个人等其他经济单位来讲,却常常是通过本能进行判断,并

    据此做出决策。一件事情决策错误,其原因就是错估了收入和费用,造成最终的利润与预期不符。如果对收入和费用的估计发生了偏差,两者的减法计算再准确也是枉然。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对利润计算不够准确的现象。有的人新装修了

    房子舍不得出租,不顾装修污染非要自己搬过去先住半年,名曰“享

    受”,然后再出租出去;有的人看到美食拼命大吃大喝,享受舌尖上

    的美味,直接胃病发作或埋下隐患;有的人在干部选举中接受小恩小

    惠为他人投票,对方当选后又来侵犯其利益......一件事情收入是多

    少,费用是多少,收入费用相较后利润又是多少?很多时候可谓雾里

    看花,水中望月。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平时对将士们爱护有加。有个士

    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

    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你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

    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

    军又给他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

    此,我才哭他啊。”多数母亲听说将军替自己儿子吸吮毒疮,都会认

    为将军能够体恤下属,或者非常赏识自己的儿子,儿子获得了“利

    润”,做母亲的高兴还来不及,哪有哭的道理,但其实是忽略了背后

    的“费用”。显然,这位士兵的母亲对利润的计算更加准确。六、是分还是留

    利润是各个经济主体的财富来源,没有利润积累就不会实现财富

    积累和财富增值。在国民经济统计上,有个重要的指标叫做“工业增

    加值”,这个指标有着与利润近似的含义。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自不必

    说,很多个人也有计算或盘算每年能存下多少钱的习惯,“每年存下

    的钱”就是个人的当年利润。

    通常来讲,利润是属于经济单位的所有者的。企业的利润属于投

    资者,个人的利润属于个人和家庭。有些企业的投资者是能够明确区

    分和清晰界定的。张三和李四投资了一家咨询公司,那么张三和李四

    就是投资者,咨询公司所赚取的利润就属于张三和李四。但有些企业

    的投资者却不是那么容易辨认,国有企业的最终投资者理论上是全体

    人民,每个人都是投资者,但行使投资者权利的往往是国有资产管理

    部门、国有投资公司等,人们并不能直接感受到国有企业中尚有一部

    分利润属于自己,而且他也不能做任何支配,当然更不能用这部分利

    润交学费、买房子。

    投资者对利润的权利是否完整,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态度和

    关注程度。一家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会非常关心企业的经营情况,而作

    为国有企业最终投资者的全体人民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则不会那么热

    心。

    企业的利润有两个使用途径,一个是留存在企业用于后续经营,另一个则是作为红利向投资者进行分配。《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

    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

    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

    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

    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

    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公司法》中所说的提取公积金、利润

    弥补亏损都是利润留存企业的形式,利润留存的更主要形式是向股东

    分红后的未分配利润。

    投资者的权利行使情况、企业性质会影响到利润的使用安排,现

    实中利润是留存还是分配一般是由投资者或其代理人决定。但多数企

    业的投资者往往不只一方,各方对利润是否分配以及分配多少会有不

    同意见,谁来决定利润的处理方式呢?这就涉及到表决权的设定问

    题。

    对于人合性质的企业,如合伙企业,投资者对利润的分配有合伙

    协议约定、协商、按出资比例、平均分配等多种形式。对于兼具人合

    及资合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则由股东会决定,《公司法》第四十二

    条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

    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资合性质的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事项同

    样由股东会决定,《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

    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这意味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

    公司虽然都由股东会决定是否分配利润,但《公司法》对投资者的表

    决权设定有所不同,股份有限公司只能同股同权,有限责任公司则可

    以由章程另行约定表决权比例。也就是说,在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持

    股比例只有1%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章程约定他可以决定是否分配利

    润,而股份有限公司则不行。

    有位朋友前几年看到一家建筑装饰公司生意红火,于是投了一笔

    钱进去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希望每年可以分得一些红利用于生活开

    支。资金投进去后,公司生意一如既往的红火,每年利润也不错,但

    大股东认为公司正处于发展期,应该把所有利润都用于扩大规模。几

    年过去了,公司一次红利也未分配。这与朋友当初的设想完全不符,同时资金还被占用,流动性大打折扣。去年,朋友又好说歹说,让大

    股东同意他退出了股份,只是在股份价格上象征性的考虑了一些利

    润,远低于当初预期。

    现实中朋友的这种情况很常见,都是属于对利润分配事项没有事

    先安排,结果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投资初衷。不过,如果各方过于强

    调自己的利润分配意见,互不妥协,也可能会无法把握时机,错失赚

    取利润的机会。就像“兄弟争雁”中的两兄弟,在大雁尚未射取之时

    对大雁的吃法争论不休,直至请教社伯之后才得到了双方满意的吃

    法,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但此时大雁早已飞远。由于牵涉利益较多,利润分配是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投资者在

    企业中的收益可以来自于分红和资本利得两个方面,利润分配的核心

    在于当期分红收益与未来资本利得之间的权衡。企业当期支付的红利

    较高,用来发展的留存资金就会减少,未来资本利得可能降低,当期

    支付的红利较低,则用于发展企业的留存资金会增加,未来的资本利

    得有可能提高。

    股东对利润分配的观点差异可能来自于其对未来的判断和自身财

    务状况,也可能是来自于在企业中的不同决策地位。利润留存在企业

    虽然有可能带来远期更多收益,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

    因素,有些投资者会认为眼前的现金红利比未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

    靠,所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对于平时收入较少的投资者

    来讲,及时的利润分配可以补充日常开支或其他花销。另外,很多企

    业都存在控制权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大股东手里的情况,企业的管理层

    也往往由大股东直接出任或委派,所有权集中使控股股东有可能通过

    各种手段侵害小股东利益。对大股东来讲,利润一旦分配到投资者手

    中,则不再由自己支配,如果留在企业,则有机会进行各种腾挪,因

    此往往不愿意分配太多利润,中国很多上市企业都有这类情况。第6章 资产:希望的源泉

    一、认识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这样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

    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的资源。据此,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

    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于企业日常经营

    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

    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减少

    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出的形式。

    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例如,沃尔玛采

    购的商品可以用于对外销售,对外出售后收回货款即为企业所获得的

    经济利益。除了采购商品以外,沃尔玛还需要采购货架、运输车辆、办公设备,这类物品虽然不是用于直接对外销售,却能够为销售货物

    提供辅助作用,是商品正常销售不可少的一部分,商品的销售回款也

    有它们贡献的价值,同样属于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

    有的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

    源能够被企业所控制。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

    取经济利益。通常在判断资产是否存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

    素。在有些情况下,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不享有其所有

    权,但企业控制了这些资产,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

    益,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如果企业既不拥有也不控制资产所能

    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并不完全跟所有权相对应。在融资租赁交易

    中,出租人将一条生产线出租给承租人,尽管生产线的所有权属于出

    租人,但承租人对该项资产进行了控制,几乎能享受这条生产线带来

    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承租人应该把这条生产线作为资产。出租人尽

    管有着生产线名义上的所有权,但生产线未来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已

    经基本不受自己控制,因此不能作为自身资产。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

    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只有过去的交

    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

    成资产。

    家具厂有购买一批木板的意愿或者计划,即使已经签订了合同,但只要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确认存货

    资产。

    不具备上述三个特征则不能确认为资产,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

    目,如果已不再符合这三个特征,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比

    如,企业购买的原材料由于被雨水淋湿,已经完全失去使用和对外出

    售的价值,那么这批材料就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不能再

    认为是企业的资产,而应该变为损失,成为营业外支出。

    具备资产的特征只是确认为企业资产的必要条件,但将一项资源

    确认为资产,同时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能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

    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

    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在某一时点根据所取得的证

    据,判断与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

    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就不能确认资产。

    网上有这样一则报道:某餐馆老板拿着五万多元欠条,把居委会

    告了。说的是当地社区工作人员过去几年常去该餐馆消费,并写下了

    五万多元欠条,但事情过了多年一直未偿还。对于餐馆来讲,客人消

    费后未立即买单会形成应收账款这样一项资产,但如果发生当时就预

    计该笔账款将来无法收回,则不能确认为资产,而应直接计入损失。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系统是一个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系统,计量起着枢纽作用,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

    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

    认。

    一般来讲,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例如,企业的原材料、厂房、机器设备只要实际发生的购买成本或者生产成

    本能够可靠计量,就视为符合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但在某些情况

    下,企业取得的资产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例

    如,企业接受捐赠的一些物品,如果其价值可以按一定方法可靠计量

    的话,也被认为符合了资产可计量性的确认条件。

    对企业会计来讲,资产的可计量性非常重要,如果不可计量,企

    业则无法记录。实际中很多资源满足资产的三项特征,但不一定具备

    能够用货币表示的可计量条件,优秀的员工、良好地理位置、优质的

    渠道都无法用精确的货币金额进行衡量,从会计上来讲,这些都不是

    资产,但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可以看作企业的资产。

    由于其他经济单位,如个人或某些团队,不受《企业会计准则》

    约束和规范,为了更好的分析问题,把握实质,则可以把可计量条件

    放宽,在更广义的层面来看待资产。二、收入之母

    资产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

    则首先体现为收入,进而转化为利润。财务分析中有个重要指标叫做

    资产收益率,其公式为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用以考量资产创造收益

    的水平和能力。在会计上看来,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收入,就是因为资

    产的存在(由于会计学科的局限性,很多能够影响收入的资源并未记

    录为资产,在广义上,我们也可以把这些资源看作资产)。如果收入

    是一株树苗,那么资产就是其扎根的土壤,收入通过资产而孳生,资

    产为收入之母!

    资产作为收入之母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

    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

    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资产是通过购买、生

    产等方式形成,购买和生产都会有一定的支出,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

    出,这不是费用吗?资产和费用有什么区别呢?

    资产和费用的区别在于:资产属于资本化的支出,是能够带来经

    济利益流入的资源,惠及将来,从形态来看属于静态的会计要素,就

    像一片土地在那里静止不动,却有生养万物的功能;而费用是收益性

    支出,是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计入当期损益,从形态看

    属于动态会计要素,发生时就像盆里的水泼出,不复存在。

    一个女孩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于是去割了双眼皮,由于双

    眼皮带来的好处及于未来,那么这笔支出我们可以认为是资本化支

    出,形成了一项资产。如果这位女孩只是用双眼皮贴让眼睛看起来更

    好看,由于双眼皮贴的作用只在很短时间,购买双眼皮贴的支出我们

    可以认为是费用化支出,形成了一笔费用。不过,割双眼皮如果手术

    失败,就有可能使眼睛看起来更丑,这就不是形成资产,而是产生损

    失了。

    资产以收入之母的角色使经济利益在未来流入,但在带来经济利

    益流入的同时也会形成消耗,产生费用,就像随着植物生长土壤的营

    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套房产出售,将会带来一笔经济利益流入,这就是所谓的“预期能够

    出,那么,这套房产是不是资产呢?当然是!如果我们有朝一日将这

    间里,它不光没有带来经济利益流入,还在持续不断的使经济利益流

    购买一套房产,每月需要向银行还本付息,在持有这套房产的很长时

    征可能不是在当下立即体现,而有可能是在未来产生。我们通过按揭

    这是我们识别资产的最主要标志。需要注意的是,资产创造收入的特

    资产的本质特征就是创造收入,即预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流入,而一幢建筑物的价值可能持续50年以上。

    支付了当月房租后立即变成费用,一台电脑大致5年后不再方便使用,伴随着消耗,只不过不同类型的资产消耗速度有所不同,一笔现金在

    资产就会减少500元,产生500元费用。资产在创造收入的过程中往往

    值当天公司员工使用神州专车消费了500元钱,那么公司的预充值这项

    业在未来受益,因此是一项资产,会计上记为“预付账款”。假如充

    旧,产生费用。公司向神州专车预充值一万元钱,这一万元钱会使企

    计算机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产生收入,但同时也会发生折

    在购入时形成资产,假如它的使用寿命是5年,在这5年的使用过程中

    养和水分会流失,母亲抚养孩子会耗费大量心血和钱财。一台计算机三、资产大盘点

    收入为资产所生,若想获取收入,先要拥有资产。资产所在,即

    是收入所在。一个经济单位获得收入要从盘点自身资产开始,资产盘

    点清楚之后,就知道可能的收入来源在哪里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资产存在形式主要包括:

    1、货币资金: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包括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应收及预付款项: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

    权,包括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和其他应收款等;预付款项则是指企业按照合同

    规定预付的款项,如预付账款等。

    3、交易性金融资产: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4、存货: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

    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

    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

    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5、固定资产: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

    等。

    6、投资性房地产:指为了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具而

    持有的房地产。

    7、长期股权投资:指对其他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包括对子公司的

    投资、对合营企业的投资、对联营企业的投资。8、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

    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

    权、土地使用权等。

    9、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

    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在二级市

    场购买的符合上述条件的债券。

    1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

    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其他类别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从二

    级市场购买的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可能被划分为此类资产。

    根据流动性强弱,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

    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者耗用,或者主要为交

    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

    资产,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

    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

    产。

    《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特征的三个关键词是经济利益、资源、可计量。由于会计技术本身的限制,现行会计准则认定的资产并不全

    面,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满足前两个特征,但却存在计量困难,因

    此没有在账簿中列为资产。比如,一家企业有大量的客源,这些客源

    对企业非常重要,由于不能计量,在会计上就不能确认为资产;对于

    淘宝来讲,流量是其最大的资源,同样由于不可计量,在会计上也不

    能记录为资产。

    《新华字典》对资源一词的解释为:(1)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

    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

    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

    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

    富。(2)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的总称。如存储器、中央处理

    机、输入和输出设备、数据库、各种系统程序等。资产的本质是拥有

    或控制的预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计量仅仅是出于会计处理

    的需要,符合资产本质特征的资源远大于现在会计上认定的资产。

    在人们平时的习惯里,一般不太执着于可计量性,并且使用“资

    源”一词时所指的内容往往大于字典里定义的范畴。我们常听人说,某某有很多资源,言外之意已经把这些“资源”看作资产,虽然这些

    资源具体值多少钱并不能确定。

    对于中东一些国家来讲,石油是它们的重要资产;对于南美一些

    国家来讲,矿产资源是它们的重要资产;对于美国来讲,作为国际货

    币的美元铸币权是他的重要资产。类似于国家和地区,不同企业也有

    着不同的重要资产。一些建筑企业的重要资产是它的建造能力,而不

    是会计上记录的那些资产。万达集团近几年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对商场的运营能力就是它的重要资产。华为公司的重要资产则是它的

    技术和创新能力。

    对于个人来讲,又有哪些资产呢?

    首先,人们拥有的资源是资产,比如财产、身体、健康、时间、精力、知识、技能、经验、智力、家人、朋友、人脉、名誉等等。这

    些资源是人们所拥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安排使用,并能够为

    自己带来利益。人们对每样资产拥有的多寡程度相差甚大,唯一公平

    的资源或许是时间,对任何人来讲,时间每天都是24小时。不过,随

    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影响,但并

    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种最新的医疗技术,曾经唯一公平的资源也

    变得不公平起来。

    除了拥有的资源,我们能够控制的资源也是资产。曹操挟天子以

    令诸侯,天下名为刘姓,实为曹姓,可以认为天下的资源已经成了曹

    操的资产。有些违法分子信奉的“有权不使,过期无效”就是指资产

    的可控制特征,权力在手的时候,岗位职权对于他来讲是能够控制的

    资源,而一旦调离,对相应的权力资源失去了控制,就不再是他的资

    产了。一个小伙子娶了一名富家女孩,女孩有10套婚前房产,只要两

    个人正常生活,女孩婚前的财产可以看作这个小伙子的资产,因为小

    伙子基本上能够控制这些资源。而另一种情况是,一个70岁的男人与

    一个年轻的女孩结婚,男人有着大量婚前财产,并且有儿有女,这些

    财产是否属于小姑娘的资产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四、物要尽其用

    资产作为收入之母,若想产生收入,就要利用起来。

    中国人向来对资源的利用比较充分,以要素生产率高著称于世。

    以吃鸭子为例,中国人不但吃鸭肉,还会吃鸭脚、鸭翅、鸭脖、鸭

    头、鸭血、鸭内脏,鸭毛还会用来做成被子和衣服,整只鸭子几乎没

    有一丁点儿浪费,以“绝味鸭脖”为招牌的绝味食品还在2017年登陆

    了上证A股市场。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

    件出台,明确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用

    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

    以发挥出这样的功效,通常被认为是激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

    活生产积极性”就是对闲置资产的启用和更有效使用。在生产队的劳

    动组织方式下,有些人出工不出力,由此造成了大量劳动力闲置浪

    费,一旦实行包产到户,这些曾经闲置的劳动力资产,甚至家里的老

    人、孩子,都调动起来了。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是勤劳勇敢的

    中国人民创造的伟业,而“勤劳”就是对人力资产的更充分利用,因

    此也可以说资产的高利用率促成了中国的发展奇迹。

    没有用起来的闲置资产只是具备了产生收入的潜力和可能,并不

    能真正创造收入。一块深埋地下的黄金,如果永远不挖出来它就不是

    资产。一家企业仓库长年堆积的原材料、很久不用的厂房、机器设

    备,虽然还是资产,但却是处于闲置状态的资产。

    资产之所以被闲置,可能是由于主人并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一项

    资产,“捧着金碗去要饭”就是这种情况,明明自己手里有一个金

    碗,却把它当作普通的碗看待。资产闲置的另外一种可能是缺乏对资

    产价值的认识,对资产创造收入的特征认知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闲

    置了资源实在可惜。比如,有人说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用大把时

    间打游戏、看电视、打麻将,荒废时光,而实际情况是,穷人穷的只

    剩下时间了,是一项宝贵资产,应该更加珍惜和有效利用才是。假如一个家庭一方面是退休且身体健康的老人每天无所事事,闲

    得发慌,另一方面是年轻人辛苦工作,疲于奔命,收入也只是勉勉强

    强,却以“孝顺”或者“不啃老”之名通过雇佣保姆的方式照看孩

    子,使得经济状况更差。这就属于家庭人力资产闲置,未有效使用。

    老人表面上获得了清闲,但对他们未必是好事,所谓闲来生事。同

    时,年轻人身心负担过重,容易出现问题,最终还是会传导到整个家

    庭的所有成员。我们平时拎东西有这样的体会,一只胳膊拎久了酸痛

    难耐,于是换只胳膊继续拎,把之前“闲着”的胳膊也用起来,人就

    没有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3455KB,249页)